张子枫新片《下一个台风》票房遇冷!豪华阵容难救口碑,究竟输在哪里?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21:55 1

摘要:张子枫的电影《下一个台风》最近上映了,但从票房来看,只能用“扑街”来形容,别说暴风骤雨了,现在估计连小风都刮不起来。上映4天,总票房才380万,这成绩估计让制片方和主演都心里拔凉拔凉的。尤其是那些看好这部电影的大佬们,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想着“我到底投了个啥?”

张子枫的电影《下一个台风》最近上映了,但从票房来看,只能用“扑街”来形容,别说暴风骤雨了,现在估计连小风都刮不起来。上映4天,总票房才380万,这成绩估计让制片方和主演都心里拔凉拔凉的。尤其是那些看好这部电影的大佬们,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想着“我到底投了个啥?”。

先来看看票房数据,简单地说,就是一天比一天惨首日票房217万,第二天降到100万,再到29万,第四天直接崩到了24万。票房曲线不说大山式下滑吧,也真是快成断崖了。按机构预测,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应该差不多在500万左右,按照现在的分账规则,制片方最终能分到170万——连演员的片酬都揽不回来,有人估计导演李玉可能正在家里揉着太阳穴想着以后的路咋走了。

说起来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并不算弱,除了张子枫,其他卡司也颇有来头UFC中国首位女子冠军张伟丽、实力派演员李心洁,还有姚晨这种戏骨撑场。豪华阵容是有的,但票房就是扶不上墙,这是让人摸不清的谜。张伟丽的人气差了点也能理解,毕竟职业格斗和电影之间隔着一个银河;姚晨的名字倒是靠谱,可在这里戏份少,未能成为吸客利器。张子枫本次独挑大梁,似乎显得有些吃力,毕竟作为青年实力派演员,她的观众缘是在线的,但想带热一整部片子的票房,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其实呀,这不是张子枫第一次碰上票房不理想的情况了。早些时候,她主导的一些文艺片也在票房上没太大水花,所以她的电影表现好像一直都更适合依托“大IP”或跟那些票房挂钩的导演合作。比如和成龙合作的《捕风追影》,轻松突破12亿;又或者参演的《志愿军》系列电影,票房在严肃历史题材中表现亮眼,这些都反映出她在“团队项目”里比独挑大梁更有施展空间。

而《下一个台风》的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影片制片方敲了警钟。一个好剧本、好阵容,也许不一定能换来好票房,要知道,拍电影不是堆砌明星和概念,而是讲故事、调结构、抓心理。观众现在可不瞧你布了几个阵,最后打得没打着点,跑偏了,还是得吃亏的。比起讲述感人的人性关怀,这部作品更像是打着感性招牌,实际上过早消耗了观众的耐心。

站在大众的角度,其实电影票房差也不全是演员的责任。现在的观众,手里的选择太多,电影能不能撑住票房不光靠演员背书,更重要的是内容够不够扎实。观众已经被大制作、大IP喂养得刁了嘴,票房拉伸不起来,归根结底要怪故事讲得不够打动人。文艺片想讲深度、情感,但若连观众的共鸣点都没抓牢,再精致的画面也是空谈。比如《下一个台风》的故事设定,虽说想让人感受到隐秘情感和细腻成长,可全面撒网的情节走向反而让观众无从共情,甚至觉得平庸。这种锅,剧情团队和导演肯定少不了。

文艺片其实不缺市场,只是需要用心琢磨,如何在大众娱乐需求和独特艺术表达之间找到平衡点。打破文艺片“阳春白雪”的框架,才能让更多普通观众愿意买单。与其堆明星和阵容,不如回到故事本身,讲一个既有深度又能让普通人听得懂、看得爽的故事。毕竟,观影人群变化了,大家的钱包也很挑剔了,忽悠的时代早就过去。

如今的电影市场早就不是“靠平台硬推就有票房”的时代了,作品想要成功,还是得立足内容,导演、编剧都得摸着市场和观众的脉搏。否则,哪怕演员阵容再闪亮,也可能沦为院线和电视机前的下一个炮灰。或许,站在张子枫的角度,她可以考虑调整自己的路线,抓住年轻一代观众的观影习惯,多挑有后劲潜力的项目,而不是单纯因为自己人气就迷信票房增益。

说到底,每一个失败的电影背后,总有一个大问号到底是我们观众不懂艺术,还是电影本身根本没触到观众的心弦?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