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这类题材算是韩国手拿把掐的领域,已经出现不少优秀的作品。
前几天有部新片上线。
薛景求主演,政治讽刺的喜剧。
众所周知,这类题材算是韩国手拿把掐的领域,已经出现不少优秀的作品。
像是去年恨不得火爆一整年的电影《首尔之春》。
如此严肃、晦涩的题材,其中也存在不少讽刺感极强的黑色幽默桥段。
还有郑雨盛、赵寅成的《王者》;
高庚杓的《6/45》;
以及罗美兰《正直的候选人》等等。
小到国内体制黑幕,大到南北议题都有涉及,且都能用戏谑讽刺的方式精彩演绎。
不过这次的新片玩得更大。
不仅涉及日、韩、朝、美四个国家。
薛景求饰演的角色还直接将「韩国变成了朝鲜」,狠狠玩了一把大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话不多说,咱们现在就来看上一看——
《凶降喜讯》
01劫机
1970年3月31日,一架日本飞机,降落在了朝鲜平壤机场。
此刻机上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我还活着…
就在当天早上,飞机从东京羽田机场起飞,计划飞往福冈。
但起飞后没多久,9名伪装成乘客的劫机者突然行动,他们手持日本刀和炸药,迅速控制了飞机。
他们声称是“共产主义者”,要革资本主义的命,投奔社会主义阵营,宣布将飞机劫持前往朝鲜…
经过一番波折,他们终于如愿抵达了平壤…
而机场此刻也拉起了欢迎横幅,有朝鲜军人和身穿民族服饰的朝鲜女孩列队欢迎,乐团演奏出欢快的曲子,气氛显得非常友好…
但劫机者们还是发现,这个机场有点不寻常:
平壤机场的跑道上,怎么会有美国资本主义的飞机?
塔台回应:啊,那是我们伪装的美国飞机…
但是,旁边一栋大楼里,竟然有个黑人在啃汉堡?
对方又回应:他是苏联派来的友军。
苏联有黑人吗?此时又有人说,有的,普希金就是个黑人,这是常识…
常识?劫机头目一听来劲了,打开窗户向欢迎的人群发起了知识问答:你们领导人的生日是几月几号?
一问,就露馅了…
原来这里根本不是平壤,而是韩国金浦机场。
韩国当局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企图把金浦机场伪装成平壤机场,欺骗劫机者…
短短一天内,机场被彻底改造了…
他们重新刷了墙,换了国旗,甚至找来一个专门拍反共电影的剧组和一帮群演,服化道算是做得很足了…
但没想到,很快就被劫机者揭穿了…
一时间,劫机者们怒不可遏,要求立刻离开,机上乘客的性命危在旦夕…
02讽刺拉满
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有时,即使真实也会成为谎言,谎言也会道出事实。
不难看出,本片是想要借历史事件的壳子,来解构真实的严肃性。
而且还要进一步对所谓的真实与历史进行讽刺。
不过,本片的导演拒绝搞那种「点到为止」的黑色幽默,而是直接将「枪口」对准目标,毫不犹豫按下讽刺的扳机。
第一枪指向日韩政府的官僚主义。
在降落韩国之前,被劫飞机其实先降落了一次日本的机场。
这一段落中,日本相关部门丑态百出。
例如自卫队与政府开应对会,实事儿一个没说,却对着一张四不像的地图争论半天。
后来自卫队想出一个办法,让一架战斗机与被劫飞机对头停,然后飞行员迅速跑走。
在对峙过程中,劫机者看到有乘客犯心脏病,最终决定用释放老弱病残乘客换取加油和地图。
日本政府既然没有办法阻止他们离开,也不想显得自己太无能,于是便给了劫机者一张从课本上撕下来的地图。
等到飞机离开后,他们还冠冕堂皇说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好不容易解救了一批乘客。
面对这样的操作,就连日本运输政务次长(山田孝之饰)也忍不住吐槽。
等到了在韩国,劫机者虽然一直在用乘客的生命威胁当地负责人。
但韩国政府的官员根本不放在心上。
面对对方给出第二天12点不让走就炸飞机的威胁,他们吃着山珍海味,说:
到明天还有时间。
至于韩国总统,虽然新闻中一直在说他不能容忍有人用无辜生命作恶。
却以「有更重要的事情」为理由,从头到尾不出面。
最后只让自己的夫人露脸,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口号,做个秀了事。
第二枪指向片中各种嘴上主义,实则利益的虚假嘴脸。
美国。
嘴上说着「至高无上的自由民主」,却将所有存在风险的违规行为推给他人来做。
韩国。
说着自己曾经被殖民的屈辱历史,表达一定要救助无辜平民的意愿。
实则也是将无辜性命当作筹码,对内成为竞选的背书,对外成为斡旋在大国之间的武器。
日本。
运输政务次长看似一直关心乘客的安全,但最终也是不希望这次营救成功的机会落入他人之手,曝光自己行事不力。
朝鲜。
一名官员听到此事后,走在巨大领袖雕像的阴影下,将百名无辜姓名当作换取武器、地位的筹码,得意嘴脸显露无遗。
至于劫机的赤军,导演更是没有放过。
前有对他们虚假共产主义的讽刺。
后有展现他们自己的虚伪。
这群人嘴上说着是为了世界共产、公平的伟大梦想而奋斗。
实则只是将100多名乘客的性命,等同于一个日本官员的性命,以此换取一张「入朝券」。
而那些假武器,就像他们将一个热血漫画人物作为信仰一样,无非就是中二少年的意淫罢了。
第三枪则指向了新闻媒体。
片中路人甲利用自己背后的权力,威胁新闻媒体报道虚假新闻。
同时,他还请来另一起劫机事件的幸存者当众演讲,用半真半假的内容进行舆论炒作,煽动群众情绪。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无论什么国家、什么身份、什么阵营都通通对准开枪扫射。
主打一个人都别想逃。
03月之暗面
老实说,如果《凶降喜讯》只是止步于此,那么它充其量只是部能看的政治喜剧而已。
它的讽刺很表面化。
也很刻板印象。
非但比不上PTA的《一战再战》,甚至放在政讽喜剧这一类里,也并不突出。
但问题是,影片真的只是无差别讽刺吗?
其实不是。
当故事进行到飞机降落在被改造成平壤模样的韩国金浦机场时,影片真正的主题这才凸现了——
它所探讨的,其实是真与假的辩证。
甚至是诘问真相。
就像电影中的关键意象,月亮。
真相有时会被藏在月亮的背面。
但那并不表示正面便是虚假。
从电影一开场,导演就告诉了我们电影的主题。
那么,什么是真?
对于赤军而言,当他们看到标语、礼炮、团体操、欢迎列队、军装......
这就是他们心向往之的真实。
但这都是韩国人扮演的……
这就是问题——
这群日本赤军对他们要奔赴的地方知之甚少,根本分不清韩国和朝鲜。
什么又是假?
片中有这么一个例子,为了倒逼青瓦台出面,甲哥“推测”乘客里有一名韩国人,于是把上一次劫机事件的受害者请来,让他们在镜头前痛陈被朝方拷打的痛苦,以制造汹涌的民意。
这里的新闻是伪造的,是假的。
但对于大众而言,他们相信了,并且为之真心实意地付诸感情和实际行动。
这就是他们心目中最终的“真相”。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再回溯前面对各种立场的讽刺,你便能很清晰地明白导演的用意——
政治讽刺只是手段。
电影想说的,是这世上的很多“正义”,其实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真”,只不过是因为胜利者站在了聚光灯下而已。
所谓真假,也只取决于叙事的灯光,打到哪里而已。
就像某甲反复跟喜欢引用名人名言的徐高名所说的那句月亮正反面的名言。
他声称来自一个叫楚门·薛迪的名人。
然而实际上,他根本没说过那句话。
那么,在这些宏大叙事缝隙里的小人物呢?
影片结尾。
成功平事的小卒,脱北者某甲,收到了来自朴部长的谢礼——
一张身份证。
他自此有了自己的名字,崔高名。
而徐高名想象中的晋升与勋章,也没有真的实现。
因为他们都得对此事封口。
崔高名身为某甲的过去,他为拯救人的生命所付出的所有热忱。
以及徐高名奋战得来的一切。
也就此成为了又一个月之暗面的真相。
或许,这正是影片留给观众的诘问——
我们究竟活在“阴影”里,还是“光晕”中?
在这场名为“现实”的大戏里,有人登场,有人谢幕,有人旁观,却几乎无人敢伸手拨开那层幕布,去触碰背后的真实。
故事反复上演,历史总是相似,不是吗?
来源:星河倾城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