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来想“都20年了,还有人看吗”,结果去影院一看,满场都是人,散场时还有姑娘偷偷擦眼泪。
20多年过去了,《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还是让人忘不掉。
有件挺有意思的事,这部上映于2004年的老电影,居然在去年又有好多影院重映了。
本来想“都20年了,还有人看吗”,结果去影院一看,满场都是人,散场时还有姑娘偷偷擦眼泪。
它不是那种喊着“爱情万岁”的片子,反而净说大实话,爱里有痛,可这痛,偏偏还没法删。
记忆删除的坑电影里的男主乔尔,是金·凯瑞演的。
本来他总演喜剧,动不动就挤眉弄眼,这次却完全不一样。
乔尔平时话少,连上班都走固定路线,直到某天突然想坐火车去蒙托克,在车站碰到了克莱门汀。
那姑娘穿件橙色卫衣,头发颜色说变就变,说话像机关枪似的,俩人一聊就特投缘,可聊着聊着都觉得“好像在哪见过”。
后来才知道,他俩本来是情侣,处了挺久,最后吵崩了。
克莱门汀气不过,找了家叫“拉库纳”的诊所,把关于乔尔的记忆全删了。
乔尔知道后,气到不行,也跑去找诊所,说“我也要删,把她从脑子里弄出去”。
诊所的操作特有意思,技术员给乔尔头上戴个像滤锅似的东西,让他躺着回忆和克莱门汀的事,电脑一边记录一边“删”。
本来乔尔挺决绝,可删着删着就后悔了,他想起克莱门汀抢他盘子里的鸡腿,想起俩人在冬天的海滩跳舞,想起她生气时嘴撅得能挂油瓶。
这些画面明明有好有坏,可真要没了,心里就空得慌。
当时看这段,差点笑出声又差点哭。
谁没过“想把某个人忘了”的念头啊?失恋那阵,我闺蜜连前任送的杯子都扔了,结果半夜又偷偷找回来。
乔尔也是这样,他在梦里拼命把克莱门汀往记忆的小角落里藏,怕技术员找到,可该删的还是在删。
诊所医生说“技术上,这就是脑损伤”,现在想想,这话真没说错,删记忆哪是删痛啊,是连带着爱的证据一起扔了。
痛苦的价值这电影最戳人的,不是“删记忆”这个新鲜设定,是它敢说“痛苦没用,但不能没有”。
诊所里有个叫玛丽的接待员,一开始特相信诊所的理念,总念叨诗句“无瑕心灵的永恒阳光”,觉得删了痛苦就能开心。
结果后来发现,她自己居然跟已婚的诊所医生好过,那段记忆还被医生删了。
玛丽崩溃的时候,特别能理解。
就像你本来以为自己过得挺好,突然发现有人瞒着你改了你的过去,那种感觉比失恋还难受。
最后玛丽把所有患者的文件都发回去了,乔尔和克莱门汀才知道,原来俩人早爱过一场,还都删过对方的记忆。
有意思的是,他俩知道真相后,没说“算了吧,反正都痛过”,反而对着笑了笑,说“Okay”。
本来想“这俩人是不是傻”,后来才明白,他们不是傻,是懂了,爱里哪有没矛盾的?就算知道以后可能还会吵架、还会受伤,也愿意再试一次。
之前看一篇文章,作者说她产后有PTSD,一开始总想着“要是能把那段记忆忘了就好”,可后来慢慢接受了,才发现那段经历让她更懂怎么爱孩子。
这跟电影说的其实是一回事,痛苦就像伤疤,看着不好看,可它能提醒你,你曾经爱过、拼过,这些都不是假的。
20年还能打编剧查理·考夫曼本来就擅长写“怪又真实”的故事,之前的《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就挺出圈。
导演米歇尔·冈瑞更厉害,以前拍过比约克、凯莉·米洛的MV,特别会用低成本做特效。
电影里那些“记忆消失”的镜头,比如房子慢慢散架、沙子把卧室吞了,看着跟宝丽来照片倒着显影似的,现在看都比某些靠特效堆出来的片子真实。
而且这电影还挺有预见性,现在真有科学家研究“弱化痛苦记忆”的技术,比如给恐惧症患者打针,让他们没那么怕过去的事。
可也有人说,这么做可能会让人搞不清自己是谁。
这不就是电影里说的“脑损伤”嘛?20年前的电影,居然能想到20年后的问题,这点真的绝了。
现在再看这部电影,我已经不羡慕“删记忆”的技术了。
反而觉得,那些没删成的记忆,那些又甜又痛的瞬间,才是爱情最实在的样子。
就像乔尔记得克莱门汀穿橙色卫衣的样子,记得她抢鸡腿的样子,这些细节拼起来,才是“爱”啊。
20年过去,好多爱情片都成了“老古董”,可《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还能让人看完想给身边人发消息,想把没说出口的话补上。
它不是在教我们怎么忘,是在教我们怎么记,记着那些好的,也记着那些痛的,因为这些加起来,才是完整的爱。
毫无疑问,这电影会一直火下去,毕竟关于爱和记忆的道理,永远都不过时。
来源:财如是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