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导演为何翻车?来说说胡玫导演的《金玉良缘》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01:29 1

摘要:胡玫拍《金玉良缘》翻车了,500万票房,3分豆瓣,没人骂她不懂红楼,但都知道她根本没懂观众。

胡玫拍《金玉良缘》翻车了,500万票房,3分豆瓣,没人骂她不懂红楼,但都知道她根本没懂观众。

不是她拍得差,是她以为观众还在等《雍正王朝》。

雪地牵马、长袍宽袖、深沉对白,这些曾让她封神的符号,现在成了观众眼里的年代错乱。

贾政像带兵打仗的将军,宝玉像被家族逼婚的富二代,王夫人冷眼旁观像在算账。

没人觉得不对,因为所有人心里都住着87版的林黛玉。

她真以为观众想看的是“贾府如何自救”?

可观众想看的是“黛玉葬花时风吹动的那条红绫”。

网上鬼畜视频爆了2000多个,不是因为烂,是因为荒诞得真实。

张光北演贾政,不是选角失败,是导演脑子里的“家族危机”太重,忘了这是个被命运碾碎的贵族爱情悲剧。

国家广电要求名著改编保留“精神内核”,可没人告诉你“精神”是什么。

是权谋?

是经济账?

还是小姐丫鬟的欲说还休?

更讽刺的是,这片子30岁以上观众占七成——说明真正懂胡玫的那拨人,已经不看视频了。

她去年还说要重启电视剧版红楼,青春选角,想用流量撑住经典。

可没人要青春版的“贾宝玉被逼娶宝钗”。

要的是一个在雪夜里哭着烧诗的少年,不是披着古装的偶像剧男主。

猫眼数据显示,这片子的票房像一场集体的自我安慰:老观众抱着 nostalgia 看完,然后默默删掉APP。

没人否定她的能力。

她拍得出庙堂的冷,却拍不了闺阁的暖。

现在业内开始搞“双导演制”——一个拍历史,一个拍情感。

像在说:我们终于承认,一个导演,扛不起一座红楼。

她不是输了创意,是输给了时间。

观众不恨她,只是不再等她了。

当年马国成念七个字,我们觉得深沉。

现在我们只想看一个姑娘为爱烧掉半辈子。

她给的,是祖宗的账本。

我们想要的,是林黛玉的眼泪。

来源:老炮话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