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下一个台风》上映 舆论暴力中女性何以自处?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08:07 1

摘要:10月25日,电影《下一个台风》登陆全国影院。这不仅是一部女性互助温情片,在传统女性主义影片范式的基础上试图深入社会肌理,探讨系统性暴力与个体救赎。影片以两位背景迥异的年轻女性为主角,在风暴将至的滨海小城,交织起她们背负的沉重秘密与不屈的抗争。在讲述伤害的时候

10月25日,电影《下一个台风》登陆全国影院。这不仅是一部女性互助温情片,在传统女性主义影片范式的基础上试图深入社会肌理,探讨系统性暴力与个体救赎。影片以两位背景迥异的年轻女性为主角,在风暴将至的滨海小城,交织起她们背负的沉重秘密与不屈的抗争。在讲述伤害的时候,影片将镜头对准了伤害得以滋生的土壤,即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舆论暴力,以及身处其中、有时亦不免成为帮凶的女性自身。

林沫沫与阿汐的伤痛与相依

故事始于一位逃离都市的少女。林沫沫(张子枫饰),一位怀揣艺术梦想却身心受创的艺术学院学生,从喧嚣的城市来到了一个看似与世隔绝的渔村。她此行并非只是为了采风,更是一次对过往的逃离:在校园的毕业聚会上,她遭遇了老师的性侵企图,奋力反抗却换来殴打。更令她绝望的是,随后的法律维权之路因“证据不足”一审败诉,她本人则沦为网络暴力的靶心。家庭的港湾也未能给予庇护,贪财的父亲收下了侵犯者一方意图“息事宁人”的钱款,劝她放弃上诉。带着未愈的伤痕和对公义的执着,林沫沫选择了离家出走,在这个陌生的渔村寻找暂时的喘息。

在这里,她遇到了本地女孩阿汐(张伟丽饰)。阿汐与林沫沫的“外来者”身份不同,她的痛苦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父亲早逝后,母亲在渔村中被污蔑“卖淫”,不堪流言蜚语的重压,最终选择跳海自尽以证清白。事后证明,这一切不过是莫须有的污名。然而,悲剧已然酿成,阿汐在失去至亲的同时,也承受了太多无端的指责与非议,这使她选择了封闭自我,成为失语者。

影片细腻地描绘了这两个女性角色如何从戒备、试探到逐渐靠近,最终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在即将到来的自然风暴与过往的心理风暴中,相互扶持,尝试治愈对方深可见骨的伤痕。林沫沫的坚持上诉,与阿汐对母亲冤屈的无声呐喊,形成了内在的共鸣,她们的结盟,是对不公命运的一次联手反击。

《下一个台风》的先锋性探索

《下一个台风》的意义,远不止于讲述一个简单的女孩间相互拯救的故事。它在女性受害、互助这一传统社会议题上,进行了更为深入和先锋性的叙事与主题探索,试图穿透表象,直指问题的复杂核心。

首先,影片在角色设定和呈现方式上,采取了“去男性化”与“符号化”处理。很多同类影片中,会选择对男性施害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刻画以激发观众的憎恨。但《下一个台风》反其道而行之。男性角色在片中成了被刻意边缘化的群体,没有对性侵场景进行直观的画面呈现,而是借由林沫沫冷静而痛苦的独白来追溯。侵犯她的老师、收钱妥协的父亲,几乎未有正面清晰的画面,多以声音或背影等形式出现,如同笼罩在受害者生活中的幽灵般的压力源。同样,当年直接侵犯阿汐母亲的人早已去世,而那些用流言蜚语指责阿汐母女的渔村众人,影片也多用碎片化的镜头、模糊的身影来表现,强调的是一种集体性的、匿名的暴力氛围,而非具体的个人。这种处理,既照顾了部分观众可能产生的不适感,更将焦点从个体恶行转移到了孕育这种恶行的环境上。

其次,影片突破了简单的性别对立框架,深刻揭示了女性在特定结构下也可能成为加害者的现实。片中的两位主要反派,恰恰是女性。由李心洁饰演的青蚵嫂,是给阿汐家庭带来直接灾难的人。她在目睹丈夫侵犯阿汐母亲后,非但没有追究丈夫的责任,反而出于嫉妒、恐惧或维护自身家庭稳定的目的,向阿汐的母亲泼脏水,编造“黄谣”,导致整个渔村对其进行污名化攻击,最终导致悲剧。而由姚晨饰演的陈淑楠,是侵犯林沫沫的老师的妻子,她明知丈夫的劣迹,却为了维护家庭体面、保护女儿的声誉和家庭利益,选择了沉默和调和,并试图用更多的金钱收买林沫沫,让其放弃上诉。这两个角色的设定极具批判性:在权衡利弊后,她们成为对传统观念的维护者和对弱者的加害者。影片借此表明,侵犯与暴力,并非简单的男性之于女性,而是强者对弱者的压迫关系。青蚵嫂和陈淑楠的行为,凸显了在传统社会观念和集体利益压力下,个体的自私、怯懦与盲从如何催生出新的悲剧。

再者,影片指出了一个更为庞大、难以撼动的反派:社会舆论与传统观念。影评人冯小强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指出,影片触及了传统道德观念中的集体主义本质。渔村人对阿汐母亲的诸如“伤风败俗”“对不起妈祖”“给家族和村子丢脸了”的指责是出于集体本位的道德绑架。这种环境下,个体尤其是底层个体通过将自己捆绑于集体,以获得存在感和话语权,从而形成勒庞所言的“乌合之众”的暴力。百丽宫影城经理董文欣也强调,电影深入触及了女性所处的整体舆论生态环境,在此环境中,女性无一能完全避免舆论的暴力,甚至可能参与其中。

因此,《下一个台风》中的“台风”,既是即将登陆的自然灾害,更是这种无处不在、避无可避的社会性暴力与系统性压迫的隐喻。它并非一部完美的作品,也并非一部能让观众宣泄情绪的“爽片”。而是以冷静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探讨,试图引领观众超越简单的善恶判断,去思考个人与集体、伤害与共谋之间的复杂关系。(济南时报·新黄河记者:邢媛)

来源:小爱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