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你翻翻原著,再看那些被剪掉的剧本,桑尼其实从十二岁就懂这个弟弟有多硬。
桑尼死的时候,麦克还没真正变成教父。
没人记得他们俩一起干过一件大事。
电影里桑尼骂麦克“书呆子”,好像看不起他。
可你翻翻原著,再看那些被剪掉的剧本,桑尼其实从十二岁就懂这个弟弟有多硬。
麦克那时候才十二岁,为了护着被欺负的弗雷多,一个人打三个比他高两个头的混混。
脸上全是血,牙都松了,就是不跪。
桑尼冲过去,没骂他傻,没说他惹事,蹲下来拍他肩膀:“你身上流的,是柯里昂的血。
”
这事儿电影没拍。
詹姆斯·肯恩后来在纪念活动上说,科波拉让他演的不是个暴躁大哥,是个早就看穿了弟弟的人。
他懂麦克比谁都冷静,比谁都狠,只是不乐意显出来。
桑尼想要的,不是弟弟当个律师,是让他回来,站自己身边,一起把这摊事干到底。
所以当麦克说要杀警长,桑尼不是震惊,是等这一天等太久了。
他连夜找人搞枪,改路线,连警长家后院的狗什么时候叫都安排好了。
他不是帮弟弟,他是终于等到一个能接他班的人。
麦克杀了人,没哭,没慌。
桑尼没夸他,也没拍他后背。
两人在车里坐了十分钟,谁都没说话。
但那天晚上,桑尼第一次没骂麦克“你他妈太软了”。
后来麦克逃去西西里,桑尼还在等他回来。
他以为弟弟只是躲一阵,等风头过了,就会回来接手。
他甚至开始偷偷教小儿子怎么开枪,说“你哥回来,你们俩一起干”。
可他没等到。
麦克在西西里娶了妻,成了当地人。
桑尼在纽约被人乱枪打死在收费亭,手里还攥着一张从杂志上剪下来的纽约大学校报,上面有麦克的合影。
他死前最后一句话,是问:“他有回信吗?
”
没人告诉他,麦克已经不是那个会为弟弟出头的少年了。
他已经成了那个,连亲哥哥的死都不能流一滴眼泪的人。
桑尼看得最透,可他死得最早。
他以为弟弟会回来接棒,其实麦克早就知道——这家族,只能一个人活着走到最后。
来源:李哥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