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黄晓明的新片《阳光俱乐部》上映2天票房仅334万时,一条残酷的规律再次被验证:市场从不相信过去的辉煌,只认可当下的价值。
当黄晓明的新片《阳光俱乐部》上映2天票房仅334万时,一条残酷的规律再次被验证:市场从不相信过去的辉煌,只认可当下的价值。
而另一边,曾被称为“文艺片小众演员”的秦昊,却凭借《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等作品持续出圈,甚至拿下豆瓣9.4的封神口碑。同为中年男演员,为何命运如此不同?
秦昊:从文艺片“无冕之王”到网剧颠覆者,他始终精准踩中市场节奏。推掉无数商业烂片,却接下了《隐秘的角落》中秃顶反派张东升,一句“带你去爬山”成全民梗。娄烨评价他:“不表演,只是在生活。”
黄晓明:努力却用错方向。为《阳光俱乐部》增肥30斤、带母亲路演、发动半个娱乐圈宣传,但观众只记得他“霸道总裁”的标签和绯闻八卦。他的失败,不是不够拼,而是没拼对地方。
秦昊:靠角色打破滤镜。从《春风沉醉的夜晚》的颓废文艺青年,到《漫长的季节》中油腻又善良的龚彪,他不断撕掉“伊能静丈夫”的标签,用演技重新定义自己。
黄晓明:困在“明星光环”里。离婚风波、综艺金句、绯闻恋情……花边新闻比作品更引人注目。当观众提起他,想到的不是角色,而是“明学”和八卦。
秦昊的崛起,得益于悬疑题材红利和“叔圈实力派”的东风;黄晓明的跌落,则因传统“大男主”叙事已过时。
更扎心的是:观众愿意为“真实”买单。秦昊在综艺里坦言“拍戏是为赚钱养家”,反而接地气;黄晓明的“完美偶像”包袱,却成了距离感。
黄晓明的困境,给所有艺人敲响警钟:
“当你被流量反噬,唯一能救你的,是下一个角色。”
而秦昊的胜利证明:真正的稳定,不是维持热度,而是拥有“被需要”的价值。
——毕竟,时代从不等谁长大,它只淘汰那些跟不上的人。
来源:老刘观天下大事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