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欧盟电影节在比利时、法国举办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2:48 1

摘要:第七届中国—欧盟电影节近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圆满落幕。本届电影节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法国巴黎举办多场展映与交流活动,来自中国和欧洲多国的电影人、文化机构代表、学者与观众齐聚一堂,在光影交织中共同展开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对话。

第七届中国—欧盟电影节近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圆满落幕。本届电影节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法国巴黎举办多场展映与交流活动,来自中国和欧洲多国的电影人、文化机构代表、学者与观众齐聚一堂,在光影交织中共同展开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对话。

适逢中欧建交50周年,本届电影节由中国—欧盟电影节组委会主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外文局欧非传播中心、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本届电影节以“通过影像彼此看见”为主题,旨在以电影为桥梁,促进中欧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

2025年10月18日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颁奖现场,观众在期待奖项宣布。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10月17日晚,开幕式在布鲁塞尔阿文图尔影院举行。中国—欧盟电影节秘书长袁梦倩在致辞中指出,电影节不仅是展示艺术的平台,更是一场由影像发起的文化交流。“通过电影,我们得以彼此看见——看见差异,也看见相似;看见生活的细节,也看见人性的共通。”

法国导演吉尔·汤姆逊在发言中表示,电影让人们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彼此,“影像不仅是讲述故事的方式,更是一种理解世界的语言”。欧洲电影院联盟首席执行官劳拉·乌尔加特认为,中欧电影人的合作为欧洲电影界带来了新的气象,“这样的电影节让观众看到多元的创作,也让欧洲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作为开幕影片,中国导演乔美执导的《乔治娅》以细腻的影像语言讲述一位中比混血女孩的成长故事,在现实叙事中融入诗意表达,展现家庭、文化与身份认同的交织,获得观众热烈掌声。

10月18日,电影节“遇见中国”国际传播单元活动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活动包括颁奖典礼、主题对话与优秀作品展映。现场颁发了“中欧光影奖”“中欧光影传播奖”和“中欧人文交流贡献奖”,表彰在青年创作、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中表现突出的机构与个人。新华社音频部、新华社欧洲总分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凤凰卫视、中国日报、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和创作者分获奖项,体现了中欧电影与文化交流的广泛参与与深入合作。

其中中国日报与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创作的短片《幸会中国:西溪湿地》获得国际传播单元奖项,主办方鼓励创作者们再接再厉,做出更有影响力的作品。

活动展映了由“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主办的第二届国际传播“丝路奖”提名奖作品《点亮阿里——一名工程师的日记》,以及电影节国际传播单元“遇见中国”单元获奖作品《中国热·潮再起》《我在中国做地质》《幸会中国:西溪湿地》《相当港中深》《泉州放得下》等。以真实细腻的影像呈现当代中国的社会图景与人文温度。法国导演吉尔·汤姆逊、德国视觉艺术家托马斯·库切拉、 “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秘书处代表吴建英等嘉宾围绕“通过影像彼此看见”主题展开对话。库切拉认为,影像能够让观众跨越语言的界限,“在镜头的世界里,没有国界,只有情感”;吴建英表示,创作者以真诚的视角展现一个开放、立体的中国,为欧洲观众提供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

10月22日,电影节“遇见青年”影像交流活动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与比利时皇家戏剧、电影与声音学院举办。活动聚焦“影像、翻译与创作”,展映青年短片,并向参与字幕与合作项目的学生代表颁发纪念证书。与会师生围绕叙事结构、动画创作与跨语种传播展开研讨,认为高校间的常态化合作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创作者。

2025年10月18日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颁奖现场。

10月25日,“遇见中国”国际传播单元法国活动在巴黎欧洲时报文化中心举办。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钟诚、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胡芳出席并致辞。法国编剧娜斯塔霞·普拉戴尔、法国24电视台记者彼得·奥布莱恩参与主题对话。普拉戴尔认为,具体的人物与情境最容易激发共情;奥布莱恩指出,在影像创作中通过加强叙事张力和节奏,可以帮助欧洲观众更自然地理解和欣赏来自中国的影像故事。

活动展映了多部以中国为主题的影像作品,受到法国观众的关注与好评。从事人文研究的优素福·布希巴表示,《幸会中国:西溪湿地》中“将湿地比喻为人的肾”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他感受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理念与进步;学习土木工程的法杜瓦·哈法夫认为,《点亮阿里——一名工程师的日记》展现了中国工程师与建设者的坚韧与奉献,让他深受触动。现场交流气氛热烈,观众纷纷表示,希望通过更多影像了解中国社会的多样面貌与发展故事。

自2015年创办以来,中国—欧盟电影节已成为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电影这一世界语言,中欧电影人不断深化合作、拓展共识,在交流互鉴中相互欣赏、共同成长。本届电影节的成功举办,再次展现了电影艺术的创造力与开放精神,为中欧观众提供了一个通过光影理解彼此、欣赏彼此的鲜活窗口。

来源:星河温柔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