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当一位老人抛出这个观点时,整个好莱坞乃至全球影迷都炸开了锅。支持者说他捍卫艺术,反对者骂他故步自封。
“漫威电影不是电影(Cinema)!”
2019年,当一位老人抛出这个观点时,整个好莱坞乃至全球影迷都炸开了锅。支持者说他捍卫艺术,反对者骂他故步自封。
他是谁?凭什么敢这么说?他的名字叫马丁·斯科塞斯。
这个名字或许让你感到一丝陌生,但若提起《出租车司机》、《华尔街之狼》或是《禁闭岛》,想必影迷们都会恍然大悟——这些影史经典都出自他手。
他的事业几起几落,电影屡屡引发非议:有人因他的电影刺 杀总统,有人为抵制他的电影炸毁影院。
五小时,够了解马丁·斯科塞斯吗?远远不够。但Apple TV+最新上线的五集纪录片《斯科塞斯先生》,无疑是帮助观众深入了解这位传奇导演人生的最佳途径。
《斯科塞斯先生》
Mr. Scorsese
这部纪录片由著名导演丽贝卡·米勒耗时五年打造,试图为这位“活着的最伟大导演”做一次全方位扫描。
它提醒我们,如今这位稳坐神坛的电影巨匠,其职业生涯也曾屡遭挫折,他经历过票房的惨败,更险些英年早逝。《斯科塞斯先生》为我们揭开了这位83岁导演的多面人生。
01
热爱电影的意大利少年
1942年,马丁·斯科塞斯出生在纽约皇后区,是典型的意大利移民后裔。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童年的斯科塞斯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在街头嬉戏,父亲便时常带他去有空调的影院看电影。
这不仅让他从小就对电影产生了近乎痴迷的热爱,更让他习惯了作为一名观察者。
他经常透过三楼的窗户观察楼下那个充满生机与危险的世界,这扇窗户,成了他最早的“取景框”。因此,在他的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大量通过窗户的俯视镜头。
当时的美国社会与现在不同,他所能观察的世界,充满了不安与暴力。
这样一位热爱电影的少年,在完成学生时代的电影学习后,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自己的电影事业。在正式踏入好莱坞之前,斯科塞斯在独立电影的土壤里摸爬滚打,甚至还参与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纪录片的拍摄。
接下来拍摄的《穷街陋巷》无疑是其早期的代表作。那时的他或许不曾想到,从这部电影开始,他的名字将与黑帮片这个类型紧紧捆绑在一起。
02
一夜成名与里根遇刺
1976年的《出租车司机》是斯科塞斯的成名作,即便近50年后的今天,这部电影依旧被无数影迷奉为圭臬。
斯科塞斯精准地捕捉到了越战后美国社会的某种精神内核,将退伍老兵回归日常生活后的迷茫、愤怒与格格不入表现得淋漓尽致。电影结尾,主人公单枪匹马、大杀四方的暴力桥段,看过的人必定印象深刻。
但许多观众不知道的是,这部电影因结尾太过暴力血腥,在送审时遇到了巨大麻烦。
最后,斯科塞斯不得不将几场戏中的鲜血调成暗棕色,才让电影顺利公映。
最终《出租车司机》斩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然而,一位名叫约翰·欣克利的观众看完电影后,竟决定模仿主人公的行为,于1981年刺 杀美国总统里根,险些酿成大祸!
而对斯科塞斯而言,这一阶段更是祸不单行。
“我当时快死了”,在纪录片中,82岁的他平静地回忆起那段时光。他因为吸DU过量,被送进医院,濒临死亡。
正是在病榻前,《出租车司机》的主演罗伯特·德尼罗再次向他提议拍摄一部他此前一直拒绝的电影,并直视着他说:“你想就这样死掉吗?”
于是影史经典《愤怒的公牛》诞生了,多位影评人称其为80年代最伟大的电影。
纪录片中还透露,影片那场经典拳击戏的分镜,灵感竟来自于希区柯克《惊魂记》中女主被杀的镜头——这何尝不算是跨越时空的经典联动呢?
当然,他和德尼罗的合作也并非总是成功,他们接下来拍摄的《喜剧之王》就遭遇了票房惨败,但这部电影在今天却被视为超前时代的杰作。
03
宗教电影与奥斯卡争议
斯科塞斯职业生涯中,因电影遭受最猛烈抨击的一次,无疑是拍摄《基督最后的诱惑》之时。
成长于天主教家庭的他,从小就对宗教题材怀有浓厚兴趣。这部电影讲述了基督在殉难前,必须忍受成为凡人的诱惑,最终选择为人类受难的故事。
电影本身并无冒犯之意,但在上映前,却迎来了山呼海啸般的抵制之声,许多修女甚至上电视表达抗议。在法国巴黎,甚至有人炸毁了电影院以阻止该片上映,影片最终只能在极小范围内放映。
除了“黑帮片教父”这个标签,斯科塞斯的面貌远比大众想象的要复杂和多元。纪录片也毫不避讳他火爆的脾气和在片场的几次失控。
当然长久以来,围绕斯科塞斯的另一个巨大的争议,就是他与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屡屡失之交臂。
直到他开始了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小李子)的合作,两人联手打造了《纽约黑帮》、《飞行家》等多部佳作。终于在2007年,斯科塞斯凭借翻拍自港片《无间道》的《无间行者》,捧起了那座迟到的小金人。
之后,他们合作的《禁闭岛》和《华尔街之狼》,更是为年轻一代的影迷所熟知。这种在艺术追求和商业回报之间的摇摆与挣扎,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04
热爱是坚持最大的动力
看完这五集纪录片,除了了解到斯科塞斯诸多电影台前幕后的故事,最大的收获,是看见了他对电影的那份真挚的热爱。
如今已年过八旬的他,依旧保持着高质量的产出,近年来的《爱尔兰人》和《花月杀手》都证明了这一点。
纪录片中提到,他手里目前还有几十个项目在推进,除了自己想拍的电影,他还在为很多老电影的修复而奔走。
就对电影的热爱而言,能与他相匹敌的,大概只有95岁还在拍片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了。
在超级英雄电影统治银幕的时代,斯科塞斯因“漫威电影不是电影”的言论引发巨大争议。应该说他喜欢的是那种能够直面社会顽疾与人性黑暗面的电影。他不像斯皮尔伯格那样给予观众温情与和解,而是用冷静甚至残酷的镜头,逼迫我们思考那些不愿面对的问题。
《斯科塞斯先生》这部纪录片的价值,正在于它呈现了这位电影导演的坚持,或者说这部纪录片就是一封写给电影的情书。
作为入门和索引,这部纪录片其实已经足够。如果你对其中提到的某部电影感兴趣,不妨找来看看。就我个人而言,年少时也曾痴迷于《赌场风云》式的黑帮片,但如今,我更偏爱那部相对冷门、讲述贵族爱情的《纯真年代》。
看完纪录片,如果要我总结一下个人感受,我只想说——在当下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还有像马丁·斯科塞斯这般坚守电影艺术的导演,对于观众而言无疑是一种幸运!
图源于网络
西西里的朗读者 / 作者
来源:分派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