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赖讷是一名大学讲师,为了教学生何为独裁,邀请学生亲自参与他设计的课程。在他的课上,学生需要尊称他为文格尔先生,发言需要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才能起身讲话。
每周一部电影,这次看的是《浪潮》。
这部电影看得人冷汗直冒。原本自由散漫的学生,只因为参加了一场社会体验课,竟然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一个“独裁”的小团队。
赖讷是一名大学讲师,为了教学生何为独裁,邀请学生亲自参与他设计的课程。在他的课上,学生需要尊称他为文格尔先生,发言需要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才能起身讲话。
一开始这些要求是简单的、可以接受的,慢慢地集体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限制个人行为。在上了几堂课后,学生自发设计了口号、服装、手势等特具特色的标识,形成了一个小团伙。弱者在团队中得到保护,团队在外扩张声势、拉人入帮。
团队取名浪潮,行如其名,很快在校园里刮起了一场风暴,他们的理念得到很多人支持,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他们在团队中获得了集体的力量、归属感,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束缚。他们从一个个个性独特的人成为了言行划一 的整体,越来越向上个世纪他们的前辈靠拢。
当然也有反对他们的人,他们对待这些人是坚决斗争,他们容不下任何质疑、反对的声音。至此,一个独裁团队所具有的特性他们全部实现了。接下来,他们召开了全员大会,到了终结的时候。
如何打造一个凝聚力强、行动整齐划一的团队,第一步往往不是有坚定的共同的理想信念,而是从外在做起。先统一着装,统一口号,统一标识,通过外在的统一影响内在的统一。外在的规范给他们一个大家是同一集体的感觉。
在他们认可自己是同一类人后,灌输统治者想要传达的理念,这时候已经不费力了。因为如果你不认同,就会受到组织其他人的敌意。为了融入集体,为了这份归属感和安全感,个人往往选择屈从集体的意志。这随着集体的壮大,将愈加强大,直到无脑接受指令从事。
哪怕这些指令违反他们原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这时他们已不存在个人的想法,集体的意志就是他们的意志,他们已经是行尸走肉。听说过一本书《现代性与大屠杀》,里面有个观点,集中营里的刽子手并不全是十恶不赦的天生罪犯,有些只是单纯的执行命令。
没错,只是执行命令,而且还会想办法提高执行命令的效率。仿佛他们没有情感、人性,在他们眼中,杀掉的不是人,而是完成任务。
人的异化在此完成。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通过这个电影中的实验,可以发现这一切的发生其实轻而易举,并不比其他事困难多少。单个人可能是难以应对的,但他们在一个集体中就失去了智慧和判断力,成为了乌合之众。这也是《乌合之众》的重要观点。
这不难理解,人有安全性的需求,心底有归属感的需要,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是一个很好的生存策略。我们不应该责难集体中的个人,而是要警惕那些野心家、操控者,那些企图重现“画家”梦想的人。
对于我们个人,如何保持自己的判断力,不轻易被集体和周围人左右,这仍旧是个难以解决的课题。
来源:人间行走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