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4日,我国首部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纪录电影《陪你到清晨》全国上映。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罗学荣教授与高雪屏教授受邀出任影片医学顾问。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胡思晗
10月24日,我国首部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纪录电影《陪你到清晨》全国上映。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罗学荣教授与高雪屏教授受邀出任影片医学顾问。
《陪你到清晨》历时6年创作,旨在为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问题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影片所探讨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正是罗学荣、高雪屏团队日常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重点。两位专家在影片制作过程中从疾病临床表现、科学诊断依据、规范治疗路径乃至医患沟通细节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学术指导和质量把控,确保影片在讲述动人故事的同时,能准确传递精神卫生知识,打破公众误解与“污名化”。
青少年抑郁症会表现为各种“身体不适”
据世界精神卫生2021年最新研究报道,抑郁症在儿童青少年期各年龄段的患病率有所差异:5-9岁儿童的全球患病率为0.1%,10-14岁为1.3%,而15-19岁青少年则升至3.4%。在我国,6-16岁在校学生的重度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这些数据显示,抑郁症已成为青少年健康的一大威胁。
高雪屏介绍,在青少年群体,抑郁症的表现不仅仅是主观体验到情绪低落或兴趣下降,还会表现为各种“身体不适”,易被误认为身体有问题。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需要家长特别留意的疾病。
几种常见的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有:睡眠问题;食欲和体重的变化;胸闷和心悸,包括胸口“闷”,感到心跳很快、不规律,容易误认为有心脏问题;胃肠道不适;慢性疼痛,包括头疼、背疼或四肢痛,但即便检查不出问题,这些症状也可能长期存在;持续的疲惫感,即使休息充分,仍感到没有精力。
为什么抑郁症会导致这些症状?高雪屏解释,青少年抑郁症的身体症状来源于心理和生理的相互作用。长时间的负面情绪会引起孩子体内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失衡,进而影响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这些变化会转化为躯体的疼痛、疲劳或消化系统问题等躯体化症状。
此外,孩子连续数周表现出以下“信号”,应警惕抑郁症。如,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哭泣;言语消极,自卑、自责;话少、兴趣减少、“懒”、活动少、动作慢;自伤、自杀;焦虑、易发脾气、攻击、冲动,“学校恐惧”“沉迷网络”;学业下降、社交困难等。
孩子患病后,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情绪低谷?
高雪屏表示,首先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内心困惑和痛苦,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他们曾经喜欢的活动,如运动、绘画或社交游戏,逐渐帮助他们找回生活的乐趣。
其次,要帮助孩子识别负面情绪,并学会调整思维方式,建立积极正面的思维模式。为孩子创造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生活习惯和应对压力的技巧。通过这种家庭调整,许多孩子能够成功走出阴影,重新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最后,如果青少年被诊断为抑郁症,孩子和家长都不要紧张或恐慌,相信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干预,可以让孩子回归正常健康的状态。通常而言,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采取综合模式,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时很必要,通常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