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红灯记》前世今生(上):电影《自有后来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5 09:52 2

摘要:著名军旅剧作家沈默君,那两部脍炙人口的影片《南征北战》与《渡江侦察记》均出自他的笔下。他也是电影《自有后来人》的编剧之一,只不过在这部影片中,他仅以笔名迟雨示人。原因是彼时他已被错划为右派,故其真名无法在银幕上出现。1961年,刚摘帽的右派沈默君被借调到黑龙江

《红灯记》的前世今生(上)
电影《自有后来人》

文革期间的八个革命样板戏中,京剧《红灯记》应居之首。它影响了几代人,且至今仍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京剧《红灯记》剧照

然,或许您有所不知,要论京剧《红灯记》的鼻祖,当属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自有后来人》。

电影《自有后来人》发行广告(1962年)

李玉和(赵联饰)、李铁梅(齐桂荣饰)、李奶奶(车毅饰)、鸠山(韩焱饰)

著名军旅剧作家沈默君,那两部脍炙人口的影片《南征北战》与《渡江侦察记》均出自他的笔下。他也是电影《自有后来人》的编剧之一,只不过在这部影片中,他仅以笔名迟雨示人。原因是彼时他已被错划为右派,故其真名无法在银幕上出现。1961年,刚摘帽的右派沈默君被借调到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此前,他曾从民间采集了大量抗联地下交通员故事素材。时,正在拍摄《平原游击队》的长影著名导演苏里得知此事后,邀约沈默君写一个反映“北满抗联”斗争题材的电影剧本,要求“成本低、故事性强、人物突出”。

沈默君(笔名迟雨)

沈默君的创作思路,是从他搜集到的一个抗联交通员真实故事打开的。时,这位交通员千里迢迢从黑河来到哈尔滨送情报。按事先约定,情报接交规定在道外区一家小客栈内完成。岂料,前来接头的人却始终不见踪影。尽管其身上已无分文,但仍坚持在接头地点等待着。在忍饥挨饿昏睡4天后,才等来了取情报的人,此时的他已饿的奄奄一息了......

听罢沈默君的这个思路后,沉思良久的苏里给他点出了另一个思路,那就是若能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因革命斗争联结在一起。将家庭亲情与为革命牺牲的精神贯穿于全剧之中,那么这部作品定会更具戏剧性,也更能打动人心。苏里的点拨令沈默君茅塞顿开,他不禁联想到传统戏曲《赵氏孤儿》中,那段舍生取义搭救遗孤的故事。于是乎,他搭建起了一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祖孙三代人的构架,顺着这个新思路,故事梗概就这样在他的笔下逐渐成型了。

长影导演苏里

恰在此时,一位名叫罗国仕的找到了沈默君。他曾在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美军战俘营英语翻译,1958年转业至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〇农场工作,并兼任《农垦报》驻场记者期间收集抗日故事。他向沈默君表达了渴望换个环境进行文学创作的意愿,且最终如愿以偿地被借调到长影,参与这个电影剧本的创作。罗国仕的加入,为剧本的写作增添了“活力”。后来影片中的诸多精妙设计皆出自罗国仕的奇思妙想。他将情报具象化为“密电码”,构思出接头暗语“有桃木的吗?有,要现钱”,更令人叫绝的是,以一盏铁路号志灯贯穿全剧始终。这些设计堪称剧本的“画龙点睛”之笔。然,在那个年代,因家庭出身及政治面貌的原因,在影片字幕中,编剧罗国仕也不得不使用沈默君为他取的笔名“罗静”。剧本初稿时定名《红灯志》,另有一名《三代人》备用,但当剧本在《电影文学》上发表时,最终采用了《革命自有后来人》这一名字。

罗国仕与妻子和女儿的合影

剧本完成后,无论是责任编辑,还是长影领导,一致认为是个好本子,且题材既新鲜、又感动,当即拍板同意拍摄,并正式调沈默君到长影任编剧。因苏里被调去拍摄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影片《革命自有后来人》的拍摄任务便落到了导演于彦夫身上。然,于彦夫上任伊始,并未照本宣科地开始拍摄,而是对剧本进行了精心打磨。“姜还是老的辣”,于彦夫果然察觉到了剧本中不足和缺憾,尤其是结尾的差强人意。原剧本“大结局”是祖孙三代为“密电码”献出了生命。此结局虽颇为悲壮,且震撼人心,但却不见了“后来人”。于彦夫认为若能让革命后代李铁梅活着完成任务,似乎更符合“革命自有后来人”这个主题。沈默君采纳了这个建议,对剧本又做了大的改动,不仅让“牺牲”了的李铁梅“复活”,而且增加了“识破叛徒诈取”、 “逃过敌人追杀”、 “与磨刀人会合”、将奶奶与爹爹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密电码交到了游击队手里的情节,使影片有了方方面面都认可的“光明结尾”。

长影导演于彦夫

于彦夫还是一个“重细节”的人。原来剧本中铁梅叫“月娥”,因他联想到当年东北一位英勇就义的抗日英雄邓铁梅,尽管此人为男性,但将他的名字移植到李玉和女儿的身上,既纪念了英雄,也避免了“月娥”这个名字的俗气,恰到好处。还有原剧本中日本宪兵队长“松井”的名字,也被他改成了“鸠山”。之所以做如此改动,既避免了与影片《平原游击队》中的那个松井混淆,而且“鸠山”听起来似乎比“松井”更“阴险狠毒”。

邓铁梅-时任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

被日军处决前留影(1934年9月28日奉天陆军监狱)

该片人物数量虽少,但各自戏份颇重,且人物特点鲜明,故对演员的要求颇高。于彦夫依据演员的外型、气质、演技以及是否有东北生活经历等条件,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最终敲定了演员阵容。饰演李玉和的是北影演员赵联。于彦夫曾与他有过合作,深知他戏路宽广,表演真实且精准。而且,赵联主演过涉及抗联斗争题材的《患难之交》,有助本片角色创造。李奶奶这一角色,于彦夫选定了时任战友话剧团编导的车毅(即当今演员车晓的母亲)。她是一位资历颇深的老八路,当时已43岁。起初,车毅拒绝出演这个角色,因担忧一旦接演,日后便会一直被定型为老太太形象。然,在阅读剧本之后,她被剧情和人物深深触动,毅然接下了这个角色,且演得细腻准确。于彦夫还大胆起用新人,他找来了刚入大连话剧团的演员齐桂荣饰演李铁梅。年仅20岁的齐桂荣身上的那股“初生牛犊”的“冲劲儿”,在于彦夫准确的拿捏下,出演得恰到好处,效果可圈可点。

赵联、车毅、齐桂荣

在配角的甄选方面,于彦夫可谓殚精竭虑、煞费苦心。他果断地启用了一贯在银幕上以正面形象示人的印质明,让其出演叛徒王巡长这一角色。印质明不负所托,将这个反派人物演绎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而饰演鸠山的老演员韩焱,同样表现出色,把这个日本鬼子的形象诠释得真实可感,毫无丝毫“做作”之态。

印质明和韩焱

在拍摄过程中,于彦夫精准拿捏情节的惊险刺激、传奇色彩与人物刻画、情感表达之间的微妙关系。影片着重展现出祖孙三代虽无血缘纽带相连,却凭借革命渊源紧密相依,将阶级之情与伦理之情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影片中的人物场景真实生动、细致入微,如李玉和背着奶奶偷酒喝的场景,“临行喝妈一碗酒”的情节,这些片段相较于后来的样板戏而言,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还有面对牢狱中“隔墙有耳”的窃听,巧妙地完成任务交接的环节等……

“赴宴斗鸠山” 拍摄场景

前排右一为导演于彦夫,后排右一为摄影孟宪弟

影片拍摄“杀青”后,片名最终定为《自有后来人》。此片在全国公映后,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时,无论是编剧沈默君、导演于彦夫,还是参演的诸多演员,均未曾料到,这部影片的“次生”产物竟是那部声名远扬的样板戏《红灯记》。当然,他们更未曾预见,自样板戏《红灯记》诞生之后,《自有后来人》这部电影便被禁止放映。而给出的理由,竟是为了突出样板戏的地位。

1963年陈毅外长陪同朝鲜外宾参观长影亲临拍摄现场

陈毅与李铁梅饰演者齐桂荣交谈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六十载已然悄然流逝。当年参与这部影片创作与演出的人们,大多已驾鹤西去。想当年,倘若没有沈默君与罗国仕二人的殚精竭虑、苦心构思,没有苏里导演的鼎力举荐,没有于彦夫导演的倾心雕琢,或许便不会有《自有后来人》这部电影的问世。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若没有当初的《自有后来人》,又何来后来的《红灯记》?如今,重温这部原汁原味的《自有后来人》,再细细品味后来以“高、大、全”形象呈现在眼前的《红灯记》,心中难免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愫,真可谓“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电影《自有后来人》精彩片段剪辑:它是样板戏《红灯记》的鼻祖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争议将删除之

来源:心若沉浮安之若素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