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大力度推进重组整合,是国资委部署的2025年央企重点任务之一。”今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表示,大力推动中央企业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
“加大力度推进重组整合,是国资委部署的2025年央企重点任务之一。”今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表示,大力推动中央企业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
在5G建设进入下半场,6G研发已然启动的今天,这番话让通信行业再次风声鹤唳,关于四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中国广电合并的猜测再次甚嚣尘上,运营商是继续“各自为战”还是走向合并重组?
近年来,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可谓频频出招。回顾“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已经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新组建、设立了9家中央企业。这些重组不是简单的“配对”,而是有着清晰的战略意图。
2024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李冰就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更大力度开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这段话为通信行业的重组可能性埋下了伏笔。
目前通信江湖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这种竞争格局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各运营商为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
或许有人会问:合并不好吗?规模变大,实力变强,岂不美哉?但现实可能恰恰相反。四大运营商并立的核心价值,在于维持了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有经济学者指出,“充分竞争是保障服务品质与价格合理性的关键”。
当前用户可自由选择不同运营商的套餐,各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常推出限时优惠、流量叠加等差异化服务。
如果合并为单一主体,消费者选择空间将大幅压缩,类似某些行业出现的“店大欺客”现象或难以避免。
当5G进入下半场,6G的竞赛已经悄然开始。2025年被业界称为 “6G标准元年” 。根据规划,6G标准将于2029年完成制定,推出基本产品,2030年左右实现试商用和商用。
6G时代的需求将远超5G。业界的基本共识是,6G目标峰值速率达1Tbps(较5G提升10至100倍),支持1秒下载高清电影。更关键的是,6G将实现从5G的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转变。
面对6G时代庞大的建设成本和技术挑战,运营商之间的合作甚至合并,似乎具有了一定的合理性。但即使合并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但实际操作层面却面临诸多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人员安置问题。四大运营商拥有数百万员工,员工的融合如何处理?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此外,当下各大运营商均处于上升势头,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布局也是未来可期,合并是否会对持续发展带来影响?这些都是不小的难题。不过,从全球经验来看,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拆分和合并在行业中并不罕见。
国资委强调的是“专业化整合”,而非单纯的重组。在5G网络建设方面,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两两结对的趋势,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中国广电和中国移动进行网络层面深度合作。
5G时代实际上已经是两张网络了。这种模式既避免了重复投资,又维持了适度竞争,可能是更为务实的选择。
或许,运营商未来的出路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更具智慧的“整合”。
来源:有趣的科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