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一个台风》这部电影最近有点“热闹”,定在10月25日上映,却从定档起就撞上了现实里的“台风”,监制方励被卷进无端谣言,就算警方多次通报他无辜,谣言还在传,甚至有人劝片方“避避风头”。
《下一个台风》这部电影最近有点“热闹”,定在10月25日上映,却从定档起就撞上了现实里的“台风”,监制方励被卷进无端谣言,就算警方多次通报他无辜,谣言还在传,甚至有人劝片方“避避风头”。
但片方最后拍板,这电影绝不撤档,就得按原计划上映。
这部片的创作源头挺让人揪心的,2017年,台湾青年作家林奕含自杀了,她生前因为遭受性侵,写了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导演李玉把林奕含自杀前七天的访谈转给方励看,方励看完掉了眼泪,两人就决定拍部电影纪念她。
本来想单靠这个故事撑起来,后来发现还能加个更贴的意象。
方励当时在拍《里斯本丸沉没》,采访渔民时知道,对渔家女来说,台风跟战争没两样,一来生计断了,出海的家人可能就回不来了。
李玉觉得这比喻特好,人生里的坎不就像台风吗?片名《下一个台风》就这么定了。
影片里的故事也围绕“台风”展开,张子枫演的城市女孩林沫沫,毕业聚会上遭了性侵,后来遇到张伟丽演的渔村失语女孩阿汐,俩人情同姐妹互相疗愈。
再加上李心洁演的青蚵嫂临终吐了秘密,姚晨演的陈淑楠又插进来,四个女人的命运缠到一起,得一起面对往后的日子。
很显然,这故事不只是说创伤,还藏着对网暴的反抗,林沫沫受了伤害,反而被网上的人指责,这跟现实里的糟心事简直对应上了。
聊完电影本身,就得说说让这部片站在风口浪尖的方励了。
10月18号之前,不知道咋回事,他突然被卷进谣言里,还被说成“资本大佬”。
警方都出面了,《平安北京朝阳》发了好几次通报说他没毛病,但谣言该传还是传。
团队当时开了好几次会,有人说要不“避避风头”,撤档算了。
本来想顺着这话说,毕竟少点麻烦总是好的,但后来发现不对,这电影本身就是反网暴的,要是因为网暴撤了,那不就等于认输了?
方励自己也说,电影是一百多个工作人员、十几个主创的心血,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让大家的努力白费。
团队里的人也给他打气,说一起扛住,最后就定了不撤档。
其实方励这不是第一次“硬刚”了,之前拍《百鸟朝凤》,为了让影院多排点场次,他都跪下了,拍《里斯本丸沉没》更拼,钱不够,把房子卖了还债,到现在债还没还清。
换成别人,可能早被这些事磨没劲儿了,但方励身上那股“理想主义”劲儿还在,他觉得拍这种能反映现实的电影,比啥都有意义。
这部片讲网暴,方励自己也遭了网暴,这事儿想想还挺讽刺的。
现在网上就这德行,不管有没有证据,先传一波再说。
之前有个网友就因为说了句不同观点,被一群人围着骂,最后没辙,把账号注销了,还有个明星,好好的遭了谣言,最后弄得抑郁了。
方励一开始也觉得,谣言就是一阵风,过阵子就没了。
但后来发现,就算报了警,警方发了通报,该信谣言的还是信。
搞不清这些人是没看见通报,还是故意装作没看见。
更无奈的是,网暴这事儿,受害者想维权都难,证据不好找,就算找到了,追责也麻烦。
如此看来,这部电影能把网暴的真实样子拍出来,已经很有价值了,至少能让更多人知道,网上随便说话,也能伤人。
女性题材有分量方励这二十年,拍了大概八部女性题材的电影,从李玉早期的《红颜》《观音山》,到后来的《兔子暴力》,都是讲女性故事的。
以前这类题材没多少人关注,但最近几年不一样了,《我的姐姐》《人生大事》这些片,票房和口碑都不错,说明大家开始愿意听女性的声音了。
《下一个台风》跟这些片还不太一样,它没只讲女性成长,还把女性遭受的创伤和网暴结合到一起了。
方励还提过,他奶奶当年就因为被人污名化,最后投江自杀了。
以前社会就这样,女的要是遭了啥不好的事,不光没人帮,还得被人说三道四,现在虽然好点了,但污名化还没消失,只不过换了种形式,比如用“炒作”“博眼球”这些词攻击别人。
这部电影10月25号就要上映了,不管是冲着演员阵容,还是冲着它讲的故事,都值得去看看。
它不只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里的网暴和女性的困境。
毫无疑问,方励和团队“不撤档”的决定是对的,这不仅是对网暴的反抗,也是对所有用心做电影的人的尊重。
希望看完这部片,大家能多思考思考,网上说话别太随意,也多给身边的女性一些理解和支持。
来源:莲乡情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