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知道为什么看完《海上钢琴师》之后这两天脑海中总是不断飘出那首“Playing Love”的旋律甚至好像也能随口哼出一点,那是一种绝对专注宁静的氛围,我想的是舷窗上浮现的少女的脸,苍白秀丽脸上的小绒毛在阳光下清晰可见,被光晕笼罩的少女是记忆中只属于青春的萌动
·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海上钢琴师》之后这两天脑海中总是不断飘出那首“Playing Love”的旋律甚至好像也能随口哼出一点,那是一种绝对专注宁静的氛围,我想的是舷窗上浮现的少女的脸,苍白秀丽脸上的小绒毛在阳光下清晰可见,被光晕笼罩的少女是记忆中只属于青春的萌动。不知道这首曲子的官方中文翻译是啥,但是我愿意翻译它为“畅游情海”。只发生在海上的美丽邂逅,随着轮船到达就无疾而终了,淡淡的只有一个吻,就像这首优美梦幻轻柔的小调。这当然也是爱情,是刚刚萌芽的爱情,孱弱生长绵绵流长。同样是游轮上的爱情,但是这首小调和《泰坦尼克号》的“我心永恒”是两个世界。不过这两个发生在海上的爱情故事结局也注定只能在海上结束,传奇不可能时时刻刻存在,它只能在回忆里在讲述中。
· 海上钢琴师的故事也是从一个落魄的需要当掉自己心爱乐器的小号手口中讲述,然后回忆将我们拉回到那个传奇里。当然和泰塔尼克号不同的是这其实不算是个爱情故事,当然有爱情但更多的是关于人,那个不知来处没有陆地身份证明只能存在于海上的传奇“1900”.哈哈这个名字就是传奇了,一百年一个世纪,出生于上个世纪初的这个男孩是被遗弃在头等舱钢琴上的,这好像注定了他和钢琴的缘分。这艘叫“弗吉尼亚号”的船是从欧洲开往美国,无数怀揣梦想的欧洲人通过它到达新大陆,大家眼里是对新世界的渴望,那高高的自由女神像注视着这些欢呼沸腾的新移民。也许抵达新世界就得抛弃旧世界的一切,不知道父母是谁的婴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的钢琴上被船上的锅炉工捡到,然后新的父亲给他取了这个传奇的名字“1900”,他的摇篮从此就是这艘被海浪拥抱摇晃的船。可怜的锅炉工不久意外去世,小小的1900从此只能孤独的生活在弗吉尼亚号上,从此这艘船就是他的家他的故乡。
· 年少的1900意外被音乐声吸引走向了他伴之一生的钢琴,谁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是怎么无师自通的学会了钢琴也许他天生就属于钢琴,从此音符在他指尖流淌征服了一个个从旧世界去往新世界的人。琴声代替了语言也带着1900在想象中游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大家被1900的琴声征服,但是更被新大陆到达的狂喜征服。船到岸人作鸟兽散,只留下生来就生活在船上的1900.此刻的1900无疑是孤独的,他会通过船上的舷窗眺望岸上的世界,他也会孤独的拿起听筒想跟陌生人聊天。但是孤独不代表1900的人生不完满,陆地上的我们一生所追求的亲情友情爱情1900其实都得到过。即便被亲生父母所抛弃但是仍得到过养父丹尼的爱,1900和麦克斯的友情同样令人动容,他得到了一生挚友的尊重和理解,感谢这段友情让这个故事能被世人知道。爱情的感受1900已经谱写在钢琴曲中了,就连人生终点1900也是自己能够选择能够掌握,他的人生是完整的,即使这个世界没有他的身份证明,这个世界他仍然来过。
· 说几个我最喜欢的情节,其中之一就是小号手来到船上在见识过船上的欢乐后某天突然感受到船在海上航行时摇晃的晕眩,这时1900出现邀请他坐下然后开始随着摇晃弹奏,两人随着琴声随着波浪飘荡起伏这真是极致的浪漫。夜里琴声和航行的摇晃融为一体像是大海借着钢琴师的手送给人们的摇篮曲。这摇篮曲是1900惬意熟悉的,毕竟没人像他一样从出生起就听着这独有的节奏入眠。钢琴像游乐园里的冒险车前进后退再前进像跳了一支探戈,这是专属于1900的游乐园他像孩子般快乐的带着朋友一起玩耍,闯祸后的两个伙伴一起挖煤躺在煤炭堆上从此建立了一生的友谊。第二个很美的情景是在录制唱片时1900随性的弹着琴然后那个女孩出现曲子转化成爱的演奏,悠扬婉转随着女孩的对镜凝视走动消失然后突然又出现在下一个舷窗,琴声仿佛也从沉静低沉到开心轻诉像极了恋人间的患得患失。那如泣如诉的淡淡情愫真的太美了。
· 从前几天看完电影后不知道为啥把《playing love》的曲子搜索出来循环着听了好多遍,每次听完好像又把1900的故事又重新看了一遍,然后不知道为啥脑海中这曲子跟《爱乐之城》的曲子《city of stars》在我脑海中交织了。仔细想想大概是这两首曲子都有爱的动人和遗憾。无数人期盼着1900为了爱情为了那个女孩不顾一切下船了然后去过上新的生活包括他的朋友麦克斯也鼓励他,而且更命中注定一般的是1900和女孩的父亲有一面之缘知道女孩说的“秘密”,这简直是像一段天赐的爱情。确实1900终于走下旋梯,但是仅仅是停在半空中,他最终选择不下去而是回到船上。多年后两个老友相见时,1900在自己的生命尽头向朋友解释了当时为何不下船,也是如今依然不会下船的原因。他怕选择太多了,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街道他看不到尽头而他的生命中船会到达彼岸钢琴有固定的琴键一切都是可控的可以由他自己来抒写的。而船下的世界他不知道该怎么选,不知道选的原因在于选择太多。说那些话时我仿佛看到了钢琴家的赤城和纯真,是啊船上的钢琴家是没有被物欲和其他各种欲望沾染裹挟的人,他出生在船上连爱情也仅仅是点到而已,你让这样的人去世俗社会中追求无数欲望他真的不知道该追求什么,他和我们不一样,他纯真的仿佛上帝之子。也许世界上本来就没有1900这个人,他从来没有在世俗社会中登记造册过,他只是在海上风浪的船中漂泊。他没有办法舍弃自己的“家”那艘叫弗吉尼亚号的船,也是他的精神家园。他在船上度过童年少年青年也准备在船上度过一生直至生命的尽头。写到这里时我好像和1900的朋友麦克斯一样理解了1900,所以麦克斯决定尊重朋友的选择,而我对钢琴师结局的遗憾好像也少一点了。
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所以我们需要归宿。可是人类本就生来孤独,所以我们选择群居选择建立属于自己的“家”来抵挡孤独感。1900也需要他的家和归宿感来抵抗孤独。繁华是外在的而孤独是内在的,比起船下的花花世界这艘船已经装得下1900全部的追求了,他可以用钢琴表达一切他无疑是自由的快乐的,基于这样我们还希望他下船吗,很难想象船下世界里的他该有多么不适应不自在。人只有在自己舒适的空间中才能自由表达,所以1900能靠自由的弹奏赢了爵士乐创始人莫顿。麦克斯的旁白中说莫顿靠在妓院弹琴起家,莫顿无疑也是技艺高超的,但是需要依赖这样的技能谋生时曲中一定会有迎合和妥协的时候,而能演奏的东西也有一定范围毕竟你只能演奏雇主所喜欢的来讨好讨巧,而自由的1900不需要为了什么为了谁他的琴声就是自由的表达是无边无际的自由,这是世俗世界中的所谓“爵士乐创始人”永远比不上的,因为在世俗世界中怎么能完全的自由呢,所以1900是海上钢琴师如果在陆地上也许他会成为像莫顿那样有名的人但永远成为不了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是藐视一切世俗规则的,所以他会说"Fuck the regulations!","Fuck jazz!",因为他真的不在乎。如果被这些世俗的东西所捆绑他也弹奏不了自由的曲子,所以走下楼梯时望着飞走又落入水中的帽子望着近在咫尺的红尘俗世1900突然明白了下船后的自己会怎么样他选择返回去。当然出世和入世都是个人选择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不一样的追求而已。其实这点也是西方和我们中国人有点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从古人那所学到的是不管是处庙堂之高还是居江湖之远都应该心怀天下,西方更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所以朋友没有强行拉1900下船而是选择尊重1900的个人意愿。
1900的故事更像是一个传说,因为如果用现实的逻辑去推敲显然不合理,但那又怎样呢,就像1900告诉麦克斯的那样“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和听故事的人”,海上钢琴师无疑是个好故事,这个故事也让听故事的乐器店老板最终决定把小号无偿还给麦克斯给了麦克斯一个新的开始,听故事的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思考,一切似乎都够了,就让海上钢琴师的传说随着炸毁的弗吉尼亚号一切飘散在海上飘扬在空中吧。
来源:乌哩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