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健听女孩》(英文名CODA)获得了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CODA是“Child of Deaf Adults”的缩写,指的是聋人家庭的健听子女。
2022年,《健听女孩》(英文名CODA)获得了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CODA是“Child of Deaf Adults”的缩写,指的是聋人家庭的健听子女。
刚刚过去的国庆档,一部展现聋人反诈题材的电影《震耳欲聋》登陆院线,檀健次扮演的律师李淇就是一名CODA。
影片根据真实的诈骗事件改编,“庞氏骗局”这一古老的骗术已滋生百年,屡试不爽的原因在于它利用了人的贪念。
贪念是刻入人DNA的,“不要贪心”属于良好但无用的告诫,人们需要的是识别骗局——如果有人撺掇用钱生钱,且许以高额回报,趁早拉黑。
展现此类题材的电影已有不少,《震耳欲聋》的主创团队没有将重点放在故事上,而是着重于人物刻画。
李淇出生时手握的剧本很有难度,父母都是聋人,家庭贫困,他从小就是被霸凌者。学校为了树立典型,一厢情愿地为李淇组织捐款,他成功“被募捐”,当众朗读《我的聋人父母》,彻底社死。
这些经历让李淇幼小的心灵被反复摩擦,立志摆脱原生家庭的环境。成年后的李淇成为了一名律师,拼命向上攀爬,做事的准则是“名或利”必须占一头。
作为主人公,李淇并不是一个完美英雄,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矛盾的人,有着对名利的强烈企图,又保留着人性中的善。
这个角色很像是《功夫》里周星驰扮演的阿星,阿星本性善良,但从小受人欺负,于是立志要做一个坏人,但又坏不彻底。李淇儿时居住的聋人社区也像是《功夫》里包租婆的城寨。
电影通过三场官司,让观众见证了李淇的成长。
第一场官司,也是开场戏,李淇帮无良企业打劳动仲裁。他冒充大律所的金牌律师,把原告约至大律所的会议室,狐假虎威,成功拿捏原告。画面一转,来到李淇真正的律所——一个昏暗逼仄的出租房。这一阶段的李淇为了赢下官司不择手段,此时他考虑的不是正义,而是利益。
第二场官司,影片进行到三分之一时,李淇为聋人兄妹做法律援助。张小晨为保护妹妹小蕊而刺伤了歹徒,在现有证据下可能面临多年的刑期。李淇通过出色的辩护证词以及一份关键的视频证据,成功翻盘,为张小晨减轻了罪责。经此一役,李淇一战成名,加入了梦寐以求的律师菁英联盟,搬入了核心地段的高层写字楼。
虽然李淇为张家兄妹打赢了官司,但实际上,证据是幕后黑手老金给的,他收了老金的封口费,不再过问聋人群体被诈骗的事。李淇以为一步登天便可以拥有话语权,结果却是被闭麦,成了哑巴。这一阶段,李淇做了好事,但收了黑钱,游走在正义与利益之间。
第三场官司,发生在影片尾声,李淇代理了聋人群体的诈骗诉讼。因为被老金威胁,聋人们不敢出庭作证,李淇只能以身入局,当庭揭发了老金给自己黑钱的内幕,这一技如来神掌打得老金措手不及。
通过庭审的直播,李淇一边陈词一边用手语向聋人们发出信号,这个“声画不同步”的手段在前面派出所里拯救小蕊时有过铺垫。
被感召的聋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作证,案件从民事转成刑事,老金和律师菁英联盟的刘会长一败涂地。聋人们鼓掌,李淇走出童年阴霾,完成蜕变。
这种灰度人物的设定很适合檀健次,一张帅气的面孔如果一上来就“伟光正”,那就顺撇了。只有经历良知与功利的层层对抗,最终实现救赎,人物才会立体饱满、深入人心。
李淇有一个助手小汤(王戈饰),小汤虽然一直没有通过司法考试,但心中一直坚守“公平正义”的准则,热衷为劳苦大众提供法律援助,小汤代表的是李淇心里的另一个自己。
成功搬入高档写字楼后,小汤无意中得知李淇收黑钱的内幕。新公司马上剪彩,小汤却执意离开。李淇与小汤在电梯里展开拉扯,在全片朴实的镜头语言下,这段长镜头显得有些出挑(非一镜到底,中间有遮挡作为剪辑点)。
正面是光鲜亮丽的电梯,背面是黯淡无光的货梯,前面装点着功名利禄,背面承载着人间清醒。
小汤绕过电梯,走进货梯,李淇追进去,劝小汤不要离开。在两人关于现实与理想的交锋中,货梯门不断开开合合,象征着李淇跟自己做的极限拉扯。最终小汤离开,隐入尘烟;李淇乘梯直上,跻身权贵。
李淇还有一个精神上的父亲——在聋人社区开小卖部的马叔,引领着他的蜕变之路。小时候李淇被同学欺负,想要提刀干架的时候,马叔用一张彼时的社交货币——林冲的水浒卡,安抚住了小李淇,“林冲卡”也代表着李淇此时的隐忍退让;
等李淇成为律师,马叔又给过他一张“宋江卡”,象征着此阶段的李淇为功名利禄寻求招安;
为聋人群体上庭前,马叔将李淇梦寐以求的“武松卡”交到他手上,此刻的他终于摆脱束缚,要大展拳脚,替天行道。
兰西雅在《向阳·花》中扮演过聋人,出色的演技让人眼前一亮。这次在《震耳欲聋》中饰演听障女孩张小蕊,兰西雅以近乎无声的表演撑起了角色的灵魂。
没有台词,但眼睛里全是戏,展现着小蕊的警惕、不甘、倔强、柔软。兰西雅的演技带着野蛮生长的真实感,代入感很强,这个长相会让人联想到拉布布的小姑娘未来可期。
影片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第一场官司,对方律师但凡上大律所网站一查,就能识破李淇这个“李鬼”;第三场庭审,在李淇的感召下,聋人们不约而同地奔向法院则过于理想主义,如果人们在微信群里沟通一下,应会更加自然。
作为一部聋人题材的影片,或许应该考虑一下这个群体的观影感受,比如特殊的声音可以用字幕标识一下,普通观众也能理解这样的操作;美术上,如果小汤看的是2024年司法考试的书籍、李淇用的是新款型号的手机,那钱包和纸币就不应该是常见的东西;剪辑上用了几次闪回,每次闪回就是一个剧情反转,表现手法有些单一;打光上,作为现实主义的影片,发型光的痕迹过于明显。
再苛责一些,对于这个题材的作品,应该减少对白和音乐,通过表演和画面来抵达不同语言的更广泛受众。
作为新人导演的长片首作,《震耳欲聋》已经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我们需要这样具有现实意义的影片,需要为特殊群体发声的真实故事。
最后,虽然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真希望耳朵能有闭起来的功能,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有些吵了。
卢佳
责编 柴颖瑞
来源:梦回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