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主怒批易中天!瞧不起底层劳动人民,《三国的星空》扑街是必然结果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9 08:09 2

摘要:这部由易中天担任编剧和监制的三国题材动画电影,手里握着两张王炸:2005 年《百家讲坛》“品三国” 攒下的国民度,以及三国 IP 自带的亿级受众基础,上映前 “荀彧那双忧郁的眼睛” 话题还曾意外走红,让人以为会是票房黑马。

今年国庆档的电影市场里,《三国的星空》堪称最让人意外的 “翻车现场”。

这部由易中天担任编剧和监制的三国题材动画电影,手里握着两张王炸:2005 年《百家讲坛》“品三国” 攒下的国民度,以及三国 IP 自带的亿级受众基础,上映前 “荀彧那双忧郁的眼睛” 话题还曾意外走红,让人以为会是票房黑马。

可现实狠狠泼了冷水。上映首日票房仅 2044.9 万元,猫眼最初预测的 1.13 亿元票房一路下修到 8988 万元,而有消息称影片总投资高达 9000 万,按照 30% 的分账比例,投资方只能收回三千多万,血本无归已成定局。

更尴尬的是排片断崖式下跌,从首日 18% 跌到 8%,杭州某影院甚至出现 “爆米花收入不够空调电费” 的窘境。

口碑上更是两极分化。虽然评分稳居同档期第一梯队,军事迷夸官渡之战里的 “霹雳发石车” 考据扎实,历史迷认可汉代建筑服饰的还原度,但普通观众不买账:有人说剧情平淡如水,“要搞笑没搞笑,要情绪没情绪”;

有人吐槽人物塑造失衡,袁绍的傲娇、刘协的无奈都立住了,主角曹操却成了 “没犯错的道德榜样”,反倒没了魅力。

博主怒轰:“瞧不起底层,凭什么让我们捧你?”

就在票房惨淡的议论还没平息时,18 号一位博主的炮轰让事件彻底发酵。他直接甩出易中天的过往言论:“什么黄巾起义、黄巢起义,我一个字都不会写。”

“这话里的爱憎分明太刺眼了!” 博主在视频里火力全开,“这分明是坚决和农民划清界限,眼睛里根本瞧不上底层劳动人民。既然他打心底里看不起我们普通人,我们又干嘛上赶着去影院送钱?”

在他看来,《三国的星空》扑街绝非偶然:“凡以人民为敌者,人民绝不会以他为友。他对底层的态度摆得明明白白,我们用脚投票再正常不过,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番话精准戳中了舆论痛点,评论区瞬间炸开锅。

有人直言 “书都让他读傻了,沉迷在自己的乌托邦里,可悲的是还有人追捧”,还有人更直接:“他哪有什么真学问,半瓶子晃荡,成天靠瞎批历史博眼球”,不少网友附和 “早就觉得他脱离群众了”。

票房惨败的底层逻辑:脱离大众的创作没有未来

其实博主的批评,恰好点透了《三国的星空》失败的核心。这部电影的问题,表面看是导演叙事失控、人物塑造失衡,但根源在于创作心态的错位。

易中天对曹操的 “过度偏爱” 早已不是秘密,从《百家讲坛》称其 “可爱的奸雄”,到小说《曹操》赋予 “解民倒悬” 的底色,这次更是在动画里把曹操塑造成 “尊奉汉室、待人以诚” 的完美纯臣,刻意回避了他多疑残忍的本性。这种 “同人化” 的改编,本质上是把个人偏好凌驾于大众认知之上。

更关键的是,影片完全丢掉了三国 IP 最宝贵的 “群众基础”。三国的魅力从来不是单个英雄的独角戏,而是 “谋士如云,武将如雨” 的群像画卷,可《三国的星空》里,郭嘉、刘晔等关键人物连名字都没出现,戏份最足的配角居然是一只叫 “麦子” 的狗。

当宏伟的乱世洪流被压缩成 “三人一狗” 的故事,自然难以引发普通观众的情感共鸣。

反观近年来爆火的《长安三万里》《哪吒》,无不是抓住了大众的情绪痛点 —— 要么是文化自豪感,要么是叛逆成长的共鸣。而《三国的星空》既没有贴近现实的情绪出口,又用 “食器食材考据”“衣带诏密室政治” 这类内容拉高了门槛,最终落得 “小孩坐不住,大人看不爽” 的结局。

就像网友说的,经典 IP 从来不是 “躺赢” 的资本。易中天或许忘了,当年《百家讲坛》的成功,恰恰是因为用通俗语言把历史讲给普通人听。

如今既失去了对大众的敬畏,又没能平衡学术与娱乐的边界,《三国的星空》的惨败,与其说是 IP 失灵,不如说是脱离群众的必然。

来源:文史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