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当大头兵的时候,脑子里就一根筋:活,干就完了。拼了老命表现,加班加到最晚,报告写得最厚,就盼着上头能看见我这座“勤奋的金字塔”。
混到这个位置,屁股还没把椅子捂热,就咂摸出味儿来了。
以前当大头兵的时候,脑子里就一根筋:活,干就完了。拼了老命表现,加班加到最晚,报告写得最厚,就盼着上头能看见我这座“勤奋的金字塔”。
可现在自己坐进了这间独立办公室(虽然也不大),回头一看,嚯,当初真是天真得可爱。
其实上头领导,根本不在乎你到底干了多少活。
他们啊,最在乎两件事。第一,你这个人,值不值得他掏心掏肺地信任;第二,你的能力,到底能帮他解决哪个层面、哪种分量的问题。
说白了,领导也是打工人,还是更高级别的打工人。
他们手上一堆烂摊子,头顶着更大的业绩压力,屁股底下可能也一堆人盯着。他哪有闲工夫拿着放大镜去数你这个月加了多少个班,做了几张PPT?
他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让他“放心”的人。放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交给你的话,你不但能接住,还能漂亮地打出去,甚至打出他意料之外的惊喜。
意味着关键时刻,比如项目要黄了、客户要掀桌子了,你能顶上去,能稳住局面,而不是第一时间跑来问他“领导,怎么办?”
你觉得天要塌下来的那个“重大危机”,在老板的全局棋盘上,可能真的只是一颗无关痛痒的棋子。
公司里今天看起来要死要活的任务,过两个月回头看,屁都不是,酒桌上一句“当时还真被那事儿唬住了”就能带过。
焦虑谁没有?半夜三点睡不着,脑子里过电影一样想着方案、想着汇报、想着办公室那些糟心人际关系,恨不得立刻打开电脑写辞职信,这太正常了。
但区别就在于,第二天是撂挑子还是洗把脸,冷静下来,一步一步去拆解那个看似无解的问题。
能做到后者的人,我发现,最后往往都莫名其妙涨了工资,或者被塞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因为领导看见了,你除了情绪,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不值钱,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硬通货。
这里头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堪称职场上的“风雨欲来风满楼”。当你领导突然开始不跟你聊工作,转而亲切地找你唠家常,比如“小王啊,年纪不小了,怎么还不找对象?”“最近看你气色不好,胃病好点没?”
这时候,你可别光顾着傻乎乎感动,觉得领导突然父爱(或是母爱)泛滥,开始关心你的个人生活了。
醒醒,这大概率是个信号灯。黄灯闪烁,预示着前方即将有状况发生。大概率是他手里有个新活儿要派下来,而且这个活儿,要么是个能让你露大脸的机会,要么是个难啃的骨头、甚至可能是个坑。
他先铺垫点人文关怀,把气氛搞融洽了,让你不好意思拒绝。所以,这种时候,别光点头,得琢磨,得接话,得从他字里行间套出点真实意图来,琢磨清楚了再接招。
别一顿关怀下来,你热血上头,啥都答应,最后掉坑里了才后悔莫及。
说实话,职场这场游戏,真跟打麻将似的。你既要会看清牌局本身的走势(业务能力、行业洞察),也得懂桌上的人情世故(沟通协作、向上管理)。
你把领导当成救你于水火的救命稻草,可领导眼里,你或许不过是他手里一张能用的牌。有用的時候,好好打出去,没用的时候,就攥在手里等时机,实在不行,该换牌也得换。
这么一想,是不是很多事儿反而就通透了?心里的那点委屈、不平、愤懑,是不是也淡了点?
咱们都是在牌桌上的人,尽力打好自己这把牌,同时,也别忘了看清游戏的本质。
所以,大家在工作里,有没有遇到过这种“领导突然关心”的微妙时刻呢?最后是接了块糖,还是挨了记闷棍?
来源:清风小毅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