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创》系列时隔近 15 年的回归之作,《创:战神》并没有为这个系列电影带来任何新的可能。当褪去电影霓虹光轨的炫目光晕,赛博美学的背后电影的故事只能说仍旧停留在了上个世纪,叙事的空心化、角色的工具化与精神内核的硬伤,都使这碗被迪士尼又一次拿出来的冷饭,连炒热
文/梦里诗书
作为《创》系列时隔近 15 年的回归之作,《创:战神》并没有为这个系列电影带来任何新的可能。当褪去电影霓虹光轨的炫目光晕,赛博美学的背后电影的故事只能说仍旧停留在了上个世纪,叙事的空心化、角色的工具化与精神内核的硬伤,都使这碗被迪士尼又一次拿出来的冷饭,连炒热都没有做到。
从《电子世界争霸战》到《创:战神》,这个系列横跨了四十多年时光。即便首作《电子世界争霸战》未被捧为传统意义上的 “经典”,如今看来却是整个系列最亮眼的作品 。这部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开创性地定义了赛博空间题材的核心概念,其构思在当时足以称得上 “超越时代”。
反观 2010 年的《创:战纪》,却未能延续这份先锋性,仅将内核简化为一套 “父子冒险” 的常规叙事框架,新意寥寥。至于今天的《创:战神》,则更是彻底抛却了系列对 “虚与实” 边界的深层思辨;它转而用模板化的冒险套路堆砌时长,不仅让叙事节奏彻底陷入拖沓,那些被刻意制造的 “危机冲突”,也早已无法触动观众的情感神经。
科幻作品的魅力,始终始于一套自洽且扎实的世界观,而《创:战神》的剧情问题,恰恰摧毁了这一根基。当影片将故事主舞台,从系列标志性的独特网格世界转移到了现实都市,原本贯穿 IP 的赛博社会体系随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呢?电影自己为用AI概念抓住了时代的潮流,但本质上仍旧是换汤不换药,老套追捕故事模板的衍生。
由此剧情全程困在观众早已熟知的套路里,毫无意外感;后半段更是频繁抛出自以为有张力、实则生硬突兀的矛盾冲突,让影片最初依靠虚拟网络搭建的世界观背景愈发潦草敷衍。最终“创” IP 最核心的科幻内核被彻底抽空,只留下靠光污染堆砌的所谓辨识度。
乔阿吉姆·罗恩尼在这部电影中的导演,不像是在完成一部电影艺术,而是在完成一项拼贴工作,从光轮摩托的霓虹轨迹、冷色调的电子世界、以及电子配乐,这些曾经具有先锋性的视觉元素,在这部电影里反而失去了原本的颠覆性力量。当人工智能“战神”阿瑞斯穿越现实与虚拟的边界时,导演又刻意强化了光效,这种色彩策略非但未能营造出新的美学突破,反而割裂了虚实交融的沉浸感。更令人遗憾的是,AI自主意识的思考并没有成为电影真正的内核,他更像是一个被强行升华的主题,生硬且空洞。
《创:战神》的失败并非个例,而是迪士尼科幻片 “重技术轻叙事” 倾向的缩影。为什么1982年《电子世界争霸战》用粗粝的特效画面尚能发出让人惊叹的声音?而在2025年的今天,《创:战神》却只能拿着好莱坞流水线配方,用情怀、类型化反派和商业套路拼凑出特效的虚假繁荣,这根本还在于这部电影早已失去了创作的初衷,转而变成了迪士尼电影手里,能不能IP再次变现的生意经。
对于《创》这个诞生于 1982 年的 IP 而言,他的重启并不应该是“如何展现 AI 的酷炫”,而是 “如何借 AI 探讨人性与未来”。当创作者把精力都放在光影调色而非剧本打磨上,再璀璨的赛博霓虹,也终将熄灭在套路之中。
个人评分:4
来源:老克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