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由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出品的法治微电影 《风筝》正式上线,用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给出了法律的答案。
一只风筝的断线坠落,一位年轻妈妈的生活脱轨。
“风筝断了线,是会获得自由,还是彻底迷失?”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外卖员王蓉在遭遇车祸、失业、家庭危机后,对自身命运的无情发问。
今天,由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出品的法治微电影 《风筝》正式上线,用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给出了法律的答案。
(点击观看微电影正片《风筝》)
01一场车祸,多重困境:她的世界突然“断线”
送外卖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王蓉的右臂打上了石膏。这不仅是身体的创伤,更是生活“崩坏”的开始。
当她向公司主张工伤权益时,得到的却是一纸“合作合同”和“个体工商户”的冰冷回应。“我们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否认,让她瞬间陷入无助。更雪上加霜的是,唯一的证据——工作群,也被解散了。
“你什么都不会,离开我只会举步维艰。”丈夫的贬低、同事的疏远、作为母亲的挫败感……无数个声音在她脑中回响,仿佛印证着她正如那只断线的风筝,注定坠地。
02双线追踪:不只是办案,更是找 “希望”
案件陷入僵局,原告王蓉甚至因巨大的压力在调解中途逃离。然而,法官的脚步并未停歇。
辛彤法官没有局限于案卷,她知道,王蓉的困境远不止一份劳动关系的认定 ——她走进外卖站点,倾听同行们的心声;她寻至医院外的公园长椅,找到心灰意冷的王蓉,递上那只象征命运的、沾满泥泞的风筝,并告诉她:“风筝从来都是逆风而飞的。”
另一边,王颖法官在另一起离婚案件中,发现了王蓉的另一重困境。孩子的行为偏差、丈夫的不理解,揭示了案件背后更深层的家庭问题。法官的视角从法庭延伸至学校,开始了对亲子关系的修复之旅。
03星火汇聚:微光点亮真相,司法守护尊严
转机,来自那些曾默默旁观的人们。
在辛彤法官的感召下,外卖站的同事们不再沉默。他们悄悄收集起考勤记录、罚款单、晨会照片等关键证据。这些散落的“星火”,最终在法庭上汇聚成照亮事实的炬火,戳破了“合作关系”的谎言。
法院最终判决:王蓉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一纸判决,不仅给了王蓉法律的答案,更让她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底气。
04开放结尾:握住命运的 “风筝线”才是真正的和解
案件胜诉后,更大的挑战是生活的重建。在法院出具的《家庭教育令》的指导下,王蓉的丈夫开始反思,真诚道歉。
是选择为了孩子复合,还是勇敢开始新生活?
影片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留下了开放的结局。最终,一家三口在阳光下一起放起了风筝。这一次,握着风筝线的人,是王蓉自己。这寓意着,无论生活如何选择,命运的线头已被她牢牢握在手中。
05影片背后:源于真实,高于真实
微电影《风筝》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家庭教育指导、司法人文关怀等社会热点议题融合。
“我们想展现的,不仅是法官如何办案,更是法律如何赋能于人,帮助每一个‘王蓉’找回掌控人生的力量和勇气。希望每个 ‘王蓉’ 都能在困境中,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握住自己人生的 ‘风筝线’。”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每一个 “折翼” 的人生
都值得被重新系上希望之线
策划: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宣处、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法院审管办
文案:李小芳、卢娜
来源:天津河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