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2年初秋,长影副厂长、著名编剧张笑天到鲁北惠民采风。他翻阅史料,与当地干部交流,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座谈,先后4次前往,被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深深打动。1983年5月,他寄来了电影文学剧本《无字碑》,剧本时间跨度34年,塑造了县委书记魏兴邦的光辉形象,展现了时
老电影《黄河之滨》有着丰富的拍摄故事。
1982年初秋,长影副厂长、著名编剧张笑天到鲁北惠民采风。他翻阅史料,与当地干部交流,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座谈,先后4次前往,被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深深打动。1983年5月,他寄来了电影文学剧本《无字碑》,剧本时间跨度34年,塑造了县委书记魏兴邦的光辉形象,展现了时代变迁。
1983年9月,长影《无字碑》摄制组60多人来到鲁北,住进惠民县招待所,开始外景拍摄。影片展现了鲁北地区昔日茅屋土墙、盐碱地等景象,也呈现了改革开放后林茂粮丰的丰收场景,这些都是在惠民当地实地取景拍摄的。影片由李前宽、肖桂云夫妇执导,韩东侠任摄影。男主角魏兴邦由黄凯饰演,女主角由洪学敏担纲,她一人分饰母女两个角色。洪学敏不负期望,将悲苦的农村姑娘与现代女青年都塑造得十分成功。男主角渤海县委书记魏兴邦由总政话剧团的黄凯饰演,他将角色历经沧桑却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拍摄期间,演员们十分亲民,与当地百姓相处融洽。
渤龙湾引黄闸竣工剪彩放水是影片重场戏,需要大量群众演员。惠民县邻近公社精心组织人员参与,县实验小学几十名少先队员被选做仪仗队。拍摄时,当地百姓热情帮忙,为孩子们准备服装,如提供白回力球鞋、新红领巾等,大家积极参与,热闹非凡。1983年10月22日,拍摄现场锣鼓齐鸣,鞭炮爆响,3000多名群众演员到位,场面十分壮观。
1985年11月6日,李前宽等人来到惠民,在惠民影剧院举行了首映式,当晚还在地区人民剧场做了专场汇报演出。熟悉的场景和感人的情节让不少观众流下了热泪。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