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朋友圈都在热议一部叫《三国的星空》的动画电影。说来也怪,这片子口碑不错,猫眼9.4分,豆瓣7.2分,制作团队还是《哪吒》的原班人马,易中天亲自操刀编剧监制,可票房就是上不去,8000万都不到。果麦文化的股价也跟着跌了好几天。
引子
最近朋友圈都在热议一部叫《三国的星空》的动画电影。说来也怪,这片子口碑不错,猫眼9.4分,豆瓣7.2分,制作团队还是《哪吒》的原班人马,易中天亲自操刀编剧监制,可票房就是上不去,8000万都不到。果麦文化的股价也跟着跌了好几天。
我仔细看了他们的复盘报告,发现主要问题出在三点:档期不对、宣传太晚、定位模糊。这让我想起了股市里那些"明明基本面不错却就是不涨"的股票。你说气人不气人?
一、好内容不等于好结果
《三国的星空》的制作不可谓不用心。战争场景的视觉效果被专业媒体称赞,融合了历史和教育的内容也很有深度。但偏偏选在国庆档上映,目标观众中小学生都在补课,谁有空看电影?这就好比在熊市里买了一只基本面再好的股票,大盘不给力,个股也很难独善其身。
我在清华读书时就明白一个道理:时机选择往往比内容本身更重要。就像2024年"9.24"之后的行情,指数涨了35%,可白酒、地产这些板块还在跌。牛市里不意味着所有股票都会涨,关键是要找到对的时机和对的方向。
二、市场永远在惩罚"我以为"
果麦文化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宣发周期太短。9月才开始宣传,上映前"想看指数"低得可怜。这让我想起很多散户的操作习惯 - 总是等股价涨起来了才追进去。
2025年二季度的创新药行情就是个典型。整个板块涨了30%,可依然有三成个股是下跌的。而像广康生化这种"三不沾"的股票反而涨得很好。这说明什么?热门不等于能赚钱,冷门也不等于没机会。
我用了十多年的那套大数据系统教会我一个道理:市场永远在惩罚"我以为"。你以为的热点、你以为的支撑位、你以为的阻力位,往往都是错的。真正重要的是资金的实际行为。
三、突破认知的三个原则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总结了三个原则:
原则一:靠做不靠等 牛市最大的价值不是所有股票都会涨,而是试错成本低。2024年那波行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 指数涨了35%,可有些板块就是不跟。如果一味等待,反而会错过真正的机会。
原则二:不比热门比实质 创新药概念涨得好,可依然有三成个股下跌。与其追逐热点,不如关注哪些股票真的有资金在持续介入。
原则三:只看行为不看表象 股价的高低、涨跌、强弱都是表象。就像下面这只股票,所有人都觉得前高是阻力,结果呢?
四、数据不会说谎
很多人选股就看三点:是不是热点、有没有业绩、够不够便宜。但2025年8月底的行情狠狠打了这种思维的脸 - 表现最好的居然是全行业亏损的光伏板块。
这张图是我用了十多年的系统生成的。橙色柱体代表机构资金的活跃程度。可以看到,虽然股价反复震荡,但机构资金一直在积极参与。结果就是最终突破了所有人认为的"阻力位"。
这再次证明了我的观点:股价的涨跌、高低都是表象,真正重要的是资金的实际行为。
五、给《三国的星空》的建议
说回《三国的星空》,果麦文化现在计划补拍重映、开拓流媒体和海外市场。这个思路是对的 - 就像在股市里,发现错误就要及时调整策略。
但他们更需要的是建立一个"数据决策系统"。比如:
通过历史数据找出最佳上映档期根据观众画像精准定位宣传渠道实时监测市场反馈调整宣发策略这和炒股是一个道理 - 不能靠感觉,要靠数据。
六、给投资者的建议
建立自己的决策系统 我用了十多年的那套系统教会我最重要的一点:要相信数据,不要相信感觉。关注实质而非表象 就像电影不能只看评分,炒股也不能只看涨跌。要找到那些真正有资金介入的机会。及时调整策略 《三国的星空》最大的价值不是它的票房,而是它给果麦文化带来的经验教训。投资也是如此。特别声明
本文提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仅供交流学习之用。部分数据如有出入或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处理。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也不提供任何操作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风吟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