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火种》通过1919年至1927年和1951年两条时空线,展现李大钊矢志救国救民,传播马克思主义,点燃中国无产阶级推翻旧制度的火种,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历史画卷。影片除了描绘李大钊作为革命先驱的恢宏史实,还着重展现李大钊作为好师长、好父亲、好丈夫的生
电影《火种》将于10月16日上映,据影片导演陈剑飞介绍,片中赵纫兰的扮演者田海蓉是临时救场,田海蓉则表示非常荣幸能够饰演赵纫兰。
电影《火种》通过1919年至1927年和1951年两条时空线,展现李大钊矢志救国救民,传播马克思主义,点燃中国无产阶级推翻旧制度的火种,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历史画卷。影片除了描绘李大钊作为革命先驱的恢宏史实,还着重展现李大钊作为好师长、好父亲、好丈夫的生活一面。而其中,李大钊妻子赵纫兰一角尤为重要。
作为李大钊的结发妻子,赵纫兰既是李大钊长期从事伟大事业的贤内助,也在28年的婚姻中,从生活、学业等各方面,以女性温柔坚韧的无穷力量,支持着她的丈夫。
在影片近日举行的首映礼上,田海蓉表示非常荣幸饰演赵纫兰女士,“赵纫兰品行高洁,背后默默支持李大钊的革命事业。她始终用善良、包容、坚韧去面对一切。”
饰演赵纫兰的经历,对田海蓉来说也极具现实意义,田海蓉表示赵纫兰的坚韧与智慧,内心的定力,对信念的坚守,纵使跨越时空历经多年,和平年代仍值得学习。不管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定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从良善出发,时间和行动,可证明一切。
片中一场分子到家中抓捕李大钊的戏,令田海蓉至今难忘,扮演李大钊的富大龙对扮演赵纫兰的田海蓉仅蹦出一个词:“盆儿”……
越是这样的戏,越对演员专业水平提出较大考验。田海蓉说听到台词“盆儿”时,她在脑中浮现出三种情景:一种是:盆儿?什么盆儿?作为一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家庭主妇,赵纫兰并不一定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地下党,这个“盆儿”或许只是她日常生活里最为常见的锅碗瓢盆的“盆儿”,那她的反应应该是自然的、日常的,丝毫察觉不出即将要发生什么事。
第二种“盆儿”有提醒的意思。在那个特殊时期,机密文件都是要阅后烧掉的。李大钊虽并未曾告知赵纫兰自己的真实身份,出于夫妻间的默契,赵纫兰是懂得这个“盆儿”背后的用意的。
第三种可能:“盆儿”的潜台词是“把盆儿拿过来”。就是李大钊想要用这个盆儿,他不想让赵纫兰知道他做的事情,不想让她受到牵连,因此,赵纫兰的反应也要相应地调整到这个情境中。
这场戏的三种分析,内心如何把握,眼神及动作如何处理,田海蓉做了仔细的揣摩和思索,并第一时间与富大龙进行了沟通。
田海蓉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就算只有一句台词,一场对手戏,也要把它分析透彻,演绎精准,呈现出最高级的理解,最真实的表演。而且,“你越揣摩剧本,分析角色,越了解则越欣赏赵纫兰不被顺境蚕食,不被逆境定义的独立品质”。
田海蓉表示,拍摄时她十分尊重导演和其他演员的意见与建议,给对手演员充分的发挥空间。在片场还经常与工作人员对服化道等细节推敲调整,确保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都是精准完美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张丽
来源:北青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