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脱口秀 | 形是警匪片,魂是武侠片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17:33 1

摘要:股市里的一个说法,被用在了电影市场里,“逆跌”,用来说明电影票房摆脱了开盘时的卑微走势,开始逐渐上涨。最近一个获得“逆跌”奖章的电影,是佟志坚导演,王安宇和张天爱主演的《毕正明的证明》。

股市里的一个说法,被用在了电影市场里,“逆跌”,用来说明电影票房摆脱了开盘时的卑微走势,开始逐渐上涨。最近一个获得“逆跌”奖章的电影,是佟志坚导演,王安宇和张天爱主演的《毕正明的证明》。

《毕正明的证明》改编自孙大鹰的小说《铁警老猫》,原著小说41万字,以非常写实的方式,构筑了一个小偷江湖。这个江湖分支名为“荣门”,佟志坚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讲述了这个名字的由来,它是一个类似于“高手”的称呼,是对这个群落的统称。“荣门”有着鲜明的登记制度,分为三横五纵,下面有八条支线,主要分布在各条重要的火车线路上,但要想上火车线路,就要以各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忠诚和实力,努力获得参加“英雄会”的资格,并且在“英雄会”上脱颖而出。

《毕正明的证明》则集中了这个故事里的主线情节,毕正明从小想当警察,但真正成为警察后,进入了反扒大队,工作第一天,就被挑了脚筋,从此成为伤残人士,但他为了证明自己,到小偷群体里卧底,加入了大白桃的小偷分队,逐步获得他们的信任,最后出现在“英雄会”上。借助这条故事线,这个江湖的规则、面貌和细节逐步展示出来,江湖中人的出身来历、悲喜善恶也一一展露。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必然是毕正明证明了他的赤诚,而善恶因果也个各有下落。

这部电影的导演佟志坚,其实已经是个老电影人了。他的父亲毕业于当年的北京广播学院,回到家乡之后,在电视台工作,佟志坚得以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接触到摄像机等等设备,特别是在拍摄一些婚礼或者活动的时候,他也可以上手操练。后来,他考入父亲就读过的学校——后来叫中传媒,毕业后看到公安部宣传处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招聘,前去报考,经过重重选拔,成为最后30名入围者,从此开始拍摄纪录片。后来又和国家地理、Discovery和BBC合作,再后来,曾经担任《逆行人生》的分组导演。所以,《毕正明的证明》的影像非常成熟,而且在商业类型片的基础上,融入了纪实风格。

不过,从小说原著孙大鹰的生平——他生活在东北,阅历丰富,热爱文史,目前在很多平台讲历史,以及佟志坚的生平,到《毕正明的证明》的成片风格之间,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线索,小说原著作者,是深谙世事的作者,对“故事”和故事背后的世界,有着深刻的洞察,导演也有着丰富的阅历和体验,不但在影像世界里得心应手,也借助纪录片这种形式,和周围的世界建立了一个深广的连接。

所以,《毕正明的证明》看上去,和当下的商业电影,既有高度合拍的地方,又有一些新风貌和新贡献,它影像风格凌厉,剪辑利落,据说拍了5000个镜头,这符合当下人们的观影习惯,多数场景,都在火车、商场、商业街区这种调度难度很大的地方,加上还要体现年代特征,又让难度系数增加不少,但最后呈现的结果,却非常老练稳妥。而且,故事虽然以小偷江湖为背景,却在所有有可能碰到红线的地方,做了合理的规避,比如男主和女主的感情,始终停留在师徒情义和江湖情义上,没有往前走,没有用小偷和警察的感情戏,引起观众的反感。在小偷江湖内部,也给出了不同流派的设定,“不偷残弱”流派和寸草不生流派,为男主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存身之地,否则,当他卧底结束,他在卧底期间的行动,会让他站在一个法律、伦理和感情的灰色地带。

在故事取向上,《毕正明的证明》也做了一个巧妙的设定,小偷江湖和反扒机构的工作,其实都是复杂难言的,故事所在的九十年代,也是传奇和庸常生活并存的,必须要用一种形式,来赋予这个背景下的故事以新鲜感,让故事在传奇和纪实感之间,有个合理的落脚点。编导的方法是,把武侠片和警匪片融合在一起,形是警匪,魂是武侠,大白桃和花手,“英雄会”和金牌,都是武侠片的经典设定。这都是逝去的武侠年代带来的滋养。如同导演所说:“我们就要拍出江湖的质感,所以我们最后将影片的风格定义为——快意恩仇,用这种风格展现一个小偷的江湖与覆灭,警与匪的缠斗。”

所以,前几天看到严锋老师说,现在的年轻人不看金庸小说了,我却在想,可能金庸小说和小说这种形式都在退潮,但故事不会,武侠的魂魄也不会,它们会以各种方式,存身在新的故事里。

来源:梦回重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