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1年5月23日,也就是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日子,报纸广播中传来了一个消息,电影又有了一个新的奖项,名叫金鸡奖,这个奖和我们已经熟悉的百花奖不一样,它是专家评出来的。
1981年5月23日,也就是在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日子,报纸广播中传来了一个消息,电影又有了一个新的奖项,名叫金鸡奖,这个奖和我们已经熟悉的百花奖不一样,它是专家评出来的。
对了,这里要先说一下百花奖。就在上一年,也就是1980年,国家恢复了因文革停办多年的电影百花奖。而要说到百花奖又不得不说到一本电影杂志,那就是《大众电影》。这本杂志在文革时期被停刊了,后来一直到了1976年又创刊了一本名叫《人民电影》的杂志,实际上意味着这本杂志的复刊。《人民电影》自创刊之后我就一直购买,那上面除了刊登一些电影评论和电影知识之外,很大的一个篇幅是刊登电影文学剧本。记得刚刚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这本杂志上就刊登了几个电影文学剧本,其中包括《青春》《祖国啊,母亲》,这两部作品很快就拍成了电影,其中《青春》是陈冲的处女作,而《祖国啊,母亲》的主演是尼格木图,配音是孙道临,记得当时就为了听孙道临的配音,我专门去看了两遍这部电影。后来还刊登了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名叫《壮歌行》,里面的人物是一个抗日英雄,名叫吕宏烈,他在旧军队中的老上级叫马玉泰,后来这个本子也拍成了电影,不过到了正式的电影中,里面的人物都恢复了本来的名字,片名也改成了《吉鸿昌》,吕宏烈变成了吉鸿昌,马玉泰变成了冯玉祥。从这本杂志当中,我第一次了解到电影文学剧本和导演分镜头剧本的区别,也第一次知道了推拉摇移等镜头表现和蒙太奇技巧。更为重要的是,这本杂志在1977年春天刊登了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看电影《春苗》时,因为秘书提醒他后面还有事,他随口说“就走,就走”,但被四人帮污蔑为他说《春苗》“极左,极左”。这让我当时大吃一惊,因为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时,给小平同志定下的一大罪状就是他斥责电影《春苗》“极左,极左”,我当时看了这篇文章立即意识到小平同志将很快平反。因为《人民电影》虽然不是国家最权威的“两报一刊”,但是这本杂志也是官方杂志,如果没有得到上面的授权,这样的文章是不可能出现的。我把这篇文章给楼里的大人们看,他们都认为我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也都十分兴奋。《人民电影》杂志到了1979年1月正式改成了《大众电影》,随即就通过这个杂志面向全国进行投票,恢复中断多年的电影“百花奖”。记得那时候杂志中附带着选票,我们全家人很认真地填写了选票通过邮局寄出。到了那一年的5月23日,也就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纪念日正式颁发电影百花奖,当时获奖影片是根据小说《桐柏英雄》改编的电影《小花》,在这部电影中年轻的演员陈冲、唐国强和刘晓庆都获奖,一时间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明星。
到了1981年又在《大众电影》上看到即将评选电影金鸡奖的消息,但是这次没有向老百姓发起投票,而是由专家进行评选。到了5月23日金鸡奖颁发,获奖影片是《天云山传奇》和《巴山夜雨》。有意思的是,当时《巴山夜雨》已经公开上映,观众反响非常好,但是《天云山传奇》还没有公映,所以这个奖让人看得一头雾水。直到这一年的冬天,《天云山传奇》才正式上映。这是一部反映被错划成“右派”的知识分子坎坷经历的作品,由谢晋执导,石维坚、王馥荔、施建岚、洪学敏等人主演,这部影片由于反映的是刚刚被平反的“右派”们的经历,所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共鸣,当时好评如潮。“罗群”和“冯晴岚”也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
继《天云山传奇》之后,谢晋马不停蹄,继续拍摄了同样是反映“右派”遭遇的电影《牧马人》,这部由朱时茂和丛珊主演的电影在1982年初上映,一经上映几乎立即成为了一部“现象级”作品,当时差不多所有的人都看了这部电影,以至于我们的作文课都专门以这部电影为题,组织大家写观后感。记得当时我们班上的一个女生(既是我的朋友,后来也是我最好的哥们儿的夫人)写得很有感情,老师专门将她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朱时茂和丛珊也就是通过这部影片真正被全国观众所熟知,同时“牧马人”也成为了一个符号,直接指代那些在那个荒唐的年代被侮辱和迫害的人。
现在回过头来看,无论是《天云山传奇》还是《牧马人》都是八十年代初人们刚刚从噩梦中醒来之后的反思。尽管这些电影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把那个年代最丑恶的东西写透,并且还都给人一个“光明的结局”,但是在当时也已经算是有很大的政治勇气了。事实上,从“大跃进”到“反右”再到“文革”这二十多年给我们国家和百姓带来的灾难比这些电影描写的要严重得多,只是由于文革后的“大平反”作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民族和解,为了不致引起新的社会矛盾,国家采取了“宜粗不宜细”的方针,把这些灾难中具体的加害者中的多数人没有进行清算,而且在后来的宣传和文艺作品中对那个年代的恶有意无意地进行了淡化处理,所以直到今天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如果不去有意识地阅读当年的历史资料,对那段历史几乎一无所知,甚至还有人天真地认为那个年代有多么美好,这多少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我注意到,就在今年八月底网上还有一篇文章批判《天云山传奇》,说这是为右派歌功颂德。我不知道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什么年龄,如果是和我一样的年龄或者更年长,那么这个人就是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做法属于如假包换的坏人,因为他有意歪曲历史;如果是年轻人,那么他就是因无知而导致的蠢。
如今我们这一代人已经退休,或者说亲身经历过那个不堪回首岁月的人已经逐步走向凋零,我真担心随着这些人的老去,那个年代的罪恶被时间彻底掩埋,那么我们的后人真的无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动员我身边的同龄人抢救性地挖掘历史记忆,让我们的国家不再走上那样的死路。
来源:被化名为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