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市怀来县、宣化区等10家单位协助支持拍摄的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于国庆档热映。至此,《志愿军》系列已全部与观众见面,三部曲完整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影片炽热的情感和极致的制作水准,在银幕上深深打动了观众,激荡起爱国情怀。
编者按:我市怀来县、宣化区等10家单位协助支持拍摄的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于国庆档热映。至此,《志愿军》系列已全部与观众见面,三部曲完整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影片炽热的情感和极致的制作水准,在银幕上深深打动了观众,激荡起爱国情怀。
由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三部曲全景式、多维度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从“为何而战”的出兵决策、到“以战止战”的铁原一役、再到“边打边谈”的多线奋战,用三部电影梳理这场“立国之战”的始末,为观众献上了一部属于中国人的英雄史诗。
《志愿军》系列的终章之作《志愿军:浴血和平》,如期与全国观众见面。影片由张珂担任编剧,陈凯歌执导,张子枫、宋佳、朱亚文、陈飞宇等领衔主演。影片将镜头对准了第五次战役之后,直至停战协议签署期间那波澜壮阔的作战历程。
双线并进的崭新叙事手法
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讲述了历经五次战役的激烈交锋,英勇无畏的志愿军凭借卓越战力,把敌人逼上了谈判桌。然而,对手却毫无诚意,频频挑衅、威胁,使出浑身解数破坏谈判进程,妄图迫使中方做出让步。
这场漫长的谈判持续了整整747天,一举刷新世界军事史上停战谈判时长纪录。158次大会、733次小会、2次更换会场、5次谈判中断,每一个数字都诉说着谈判的艰难险阻。与此同时,前线战场的战火从未止息,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等战斗艰苦卓绝。
为全方位展现志愿军那段独一无二且艰苦卓绝的历程,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别出心裁地运用边打边谈双线并进的崭新叙事手法。影片精心铺陈多条战线,让观众得以领略中国人携手御敌的作战场景。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前线,志愿军战士们奋勇拼杀,以坚定决心誓要夺取阵地;谈判桌上,我方代表沉稳坚毅,毫不动摇地捍卫国家底线;中立区域内,每一个人皆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和平的珍贵含义;作战后方,医院与学校等机构也以各自的方式为争夺战场主动权贡献力量。多战线紧密交织,多维度激烈较量,影片将志愿军万众一心的伟大精神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大银幕之上。
众多鲜活角色于光影间跃动
导演陈凯歌用数据揭秘三部曲的拍摄史诗:“我们做了近万张图纸,筹备两年,实拍521天,共完成11600个镜头,其中特效镜头7700个。我们造出坦克、飞机、火车及三四十门大炮,搭建野战阵地达100万平方米。”他表示,剧组是以最严肃的态度投入创作,“但能够让观众喜欢,我们就心满意足。”
影片中,吴昊宸与朱亚文之间“因名字而错认”的剧情,灵感源自编剧张珂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亲身触动。“陵园墙上刻着17万多个名字,但我们牺牲的烈士高达19万,还有近两万人因同名同姓未能留名。”这段历史细节,成为电影中一条深沉的情感线。
在电影《志愿军》系列的壮阔历史画卷中,人物塑造亦尽显细腻与完整,众多鲜活角色于光影间跃动,深深烙印在观众心间。他们的命运如交织的丝线,在《志愿军:浴血和平》里迎来各自的终章。
李晓怀揣着哥哥牺牲、父亲失踪的锥心之痛,投身谈判代表团翻译队;吴本正为了战友的郑重嘱托,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执着寻觅,终于寻到张孝文;战斗英雄黄继光在生前,始终怀揣着一个温暖的梦想:努力学习写字,有朝一日能亲手给母亲写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
迎来长久期盼的和平曙光
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中每一个人都携带着独特的过往,因战争而相逢、相知、相聚,又因对和平共同的炽热憧憬,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战友、挚友乃至家人。电影以细腻的笔触,精心勾勒出一幅洋溢着温情且鲜活生动的英雄群像图,让这群最可爱的人,在跌宕的故事里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
《志愿军:浴血和平》是《志愿军》系列电影第三部,由中国电影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出品,河北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河北省委宣传部和张家口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影视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以及怀来县、宣化区等10家(代表)单位协助支持拍摄。怀来天漠影视基地为主要取景地。张家口塞上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后期制作。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志愿军》系列凭借卓越品质,成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忱支持。首部《志愿军:雄兵出击》在2023年国庆档脱颖而出,荣膺口碑桂冠;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则在2024年的战争片领域拔得头筹,观影人次位列第一;第三部《志愿军:浴血和平》于国庆档热映更是收获好评如潮。
电影《志愿军》系列全景式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而最终章更是通过边打边谈的双线战场叙事,迎来了人们长久期盼的和平曙光。(郝莹玉)
来源:张家口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