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部战争片,《志愿军:浴血和平》除了用双线并行的方式,来还原前方战场的硝烟弥漫和后方外交的剑拔弩张,还以真实为底色,塑造出了一群真实鲜活的革命英雄模样。
作为一部战争片,《志愿军:浴血和平》除了用双线并行的方式,来还原前方战场的硝烟弥漫和后方外交的剑拔弩张,还以真实为底色,塑造出了一群真实鲜活的革命英雄模样。
其中,张子枫饰演的李晓最让我惊艳!
从开篇那个跟在父兄身后撒娇任性的小女孩,到递文件时小心谨慎的青涩翻译员,再到在谈判桌前能独当一面的革命战士,李晓的成长肉眼可见,但她的变化不是经由大段台词输出呈现,而是在战火的淬炼下,结合真实具体的疼痛体验,变得越来越坚定勇敢。
听到哥哥战死沙场,父亲生死未卜的消息时,刚刚被组织调到中立区进行翻译工作的李晓,还没有适应新身份,就不得不先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在记录员杨三弟要给她拍一张照片,让她做出微笑的表情时,李晓虽然嘴角上扬,但眼泪却先掉了下来的场面,让人瞬间共情,毕竟在现实中,谁没有用微笑掩盖过痛苦呢!
看到翻译队队长林月明在谈判桌上与敌军据理力争的场面,让李晓很受触动,原来不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才可以被称做勇敢,在谈判桌上也可以为了和平而努力争取,于是,在林月明身体越来越差的情况下,李晓扛下了重担,在谈判桌上临危不乱的姿态,让对方刮目相看。
但影片没有一味地只顾刻画李晓完美的一面,而是用细节突出这位角色的心酸经历。
李晓在翻译出现失误时,会忍不住偷偷抹泪,听到关于家乡的消息时,直接当场愣住,看到亦师亦友的林月明被病痛缠身,她心疼却束手无策,得知孙醒牺牲后,她黯然神伤的模样,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揪心。
以上的剧情呈现,不仅让李晓这个角色更真实饱满,也延伸出更复杂的情感张力,就像在创伤中成长变强的李晓,身上背负的情感和责任也越来越重。
林月明在临终前,将染着鲜血的钢笔送给李晓时,眼中有释怀,也有遗憾。释怀的是,后辈可以接下重任,继续坚定地前行,遗憾的是,一起奋斗得来的胜利与和平,从此不能一同感受。
这也预示着,李晓会带着自责与痛苦活下去。因为牺牲的不仅仅有林月明、还有父亲李默尹、哥哥李想、好友孙醒……身边的人都接连离开,唯独自己活下来的李晓,做梦都想和亲人团聚。
直到70年后,李晓用父亲曾经带上战场的那把钥匙打开家门时,望着父兄的照片说道,咱一家三口都到了,真好。我想,唯独此刻的李晓是幸福的,除了有父亲的钥匙传递到了她的手上,让思念有了具体的模样,还有站在家中的她,也实现父亲们的愿望,终于迎来了和平。
抬头是万家灯火,低头是家乡脚下,这不仅是牺牲的战士们让李晓过上的生活,也是走出影院的我们,切实感受到的真实,影片的最后一幕,就是送给观众最惊喜的彩蛋。#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
来源:舒山有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