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0日晚上8点,我守在屏幕前看易中天老师的直播,看着他提起《三国的星空》时的样子,心里头堵得慌,是真为他揪心。我打心底里喜欢他讲三国,当年追《百家讲坛》的时候,总觉得他能把枯燥的历史讲活,可如今这部电影赔了将近6000万,这哪儿是小数目啊?那是真金白银的
10月10日晚上8点,我守在屏幕前看易中天老师的直播,看着他提起《三国的星空》时的样子,心里头堵得慌,是真为他揪心。我打心底里喜欢他讲三国,当年追《百家讲坛》的时候,总觉得他能把枯燥的历史讲活,可如今这部电影赔了将近6000万,这哪儿是小数目啊?那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是多少人辛苦的心血。我好几次都在想,要是我有能力,真想帮他把票房拉回来,可我就是个普通观众,有这份心,没这份力,只能在这儿替他多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直播里我能看出来,易中天老师自己也纳闷,为啥好好一部电影会走到这步田地。其实我琢磨了好久,也想把这些想法跟大伙聊聊,或许能帮他捋捋头绪。
首先,咱得说这电影的受众问题——它明明是部动漫电影,按说该兼顾大人小孩,可偏偏两头都没接住。先说小孩,现在看动漫的孩子不少,可这电影前半段讲汉献帝,一会儿被董卓劫持,一会儿又四处流浪,董卓咋崛起的、又咋没的,这些关键背景都没说透,演得太隐晦了。小孩哪懂这些历史啊?他们看动漫,图的是看得明白、觉得有意思,结果屏幕上人物来来去去,事儿说得云里雾里,别说小孩了,我有时候都得倒回去想半天“这是咋回事”。小孩一旦看不懂,就会走神、坐不住,有的还会跟家长说“不好看”,这口碑不就慢慢下来了?咱总不能指望每个看电影的孩子,都先补完三国历史再进场吧?
再说说年轻人,这可是电影票房的大主力,可这部电影也没抓住他们的心。咱中国人心里,曹操的形象太根深蒂固了——从老戏里的白脸奸臣,到以前的影视剧里那个有野心、会算计的形象,这么多年下来,早成了一种“默认印象”。结果这部电影里,曹操成了个满脑子“匡扶汉室”的热血青年,眼里全是正义和理想。我知道易中天老师想讲曹操年轻时候的样子,可问题是,观众没准备啊!大家买票进影院,期待的是那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结果看到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心里难免会犯嘀咕:“这是我认识的曹操吗?”这种落差一出来,年轻人自然就不买账了,有的甚至会觉得“改编得太离谱”,转头就给了差评。
还有个关键问题,就是易中天老师太懂历史,却忘了电影和《百家讲坛》不一样。以前他在《百家讲坛》讲三国,能分好多集,慢慢给观众铺垫背景、分析人物,哪怕是复杂的关系,也能讲得明明白白,那是“细水长流”的教育。可电影就俩小时,是“浓缩的精华”,得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部电影里,好多历史细节、人物心思都想讲,可时间不够,只能匆匆带过,结果就是该讲清楚的没讲透,该让观众共情的没共情到。就像咱炖肉,得小火慢炖才入味,可电影这锅“肉”,火太急、时间太短,最后味道没出来,自然没人爱吃。
对比一下其他成功的动漫电影,差距就更明显了。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饺子导演多懂观众啊!他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都想跟命运较劲,就拍出“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一下子就戳中了年轻人的心事——谁不想摆脱别人的偏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再比如王晶,他拍《古惑仔》的时候,摸准了那会儿年轻人的叛逆劲儿,知道他们喜欢“讲义气、够酷”的角色,把这些元素揉进电影里,票房能不爆吗?可《三国的星空》呢,太执着于“讲好历史”,却忘了“观众想看什么”,就像跟人聊天,光顾着说自己的话,没听对方想说啥,聊着聊着,对方自然就不想聊了。
最让我心疼的是,易中天老师还想着通过直播跟观众交流,结果反而成了“众矢之的”。现在这网络环境多复杂啊,好多人生活压力大,上班当牛马、下班还贷款,心里憋了不少火,就想找个地方发泄。易中天老师这一直播,相当于把自己放在了聚光灯下,那些想吐槽的人,自然就把矛头对准了他。你看之前西贝的贾国龙,不就是越解释预制菜的事儿,越被骂得厉害吗?易中天老师现在也差不多,他想跟观众讲道理、说初衷,可人家根本不听,就想发泄情绪,最后越解释越黑,口碑更差了。反观周星驰,多聪明啊!他就算发起“喜剧之王单口季”节目,但是他根本不露脸,他要跟观众保持一定距离,既保留了神秘感,也不会成为吐槽的目标,这份分寸感,太重要了。
说真的,我真不想看到易中天老师这么受挫。他对三国的热爱、对历史的认真,我都看在眼里,可电影行业就是这么现实,光有热爱和认真还不够,还得懂观众、懂市场。现在电影赔了这么多钱,想逆转局面太难了,可我还是希望,这些话能让更多人理解他的用心,也希望以后再有人拍这类历史动漫,能少走点弯路。毕竟,能有人愿意把历史搬上银幕,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