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电影市场呈现出一派格外冷清的景象。影院里观众寥寥,影片热度不高,与往昔热闹喧嚣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着实令人感慨。一张总票房达18.34亿的成绩单,仿若时间的倒带机,径直将我们带回了十年之前的光影旧梦,往昔景象似在眼前徐徐铺展。更残酷的是,这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电影市场呈现出一派格外冷清的景象。影院里观众寥寥,影片热度不高,与往昔热闹喧嚣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着实令人感慨。一张总票房达18.34亿的成绩单,仿若时间的倒带机,径直将我们带回了十年之前的光影旧梦,往昔景象似在眼前徐徐铺展。更残酷的是,这个档期没有赢家——连票房冠军《志愿军:浴血和平》都没能突破5亿大关。
但在所有输家中,《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的惨败最为触目惊心。这部被寄予厚望的动画电影,不仅票房扑得无声无息,更在资本市场引发了一场血洗。
惨败!两大上市公司损失超60亿
《三国的星空》堪称这个国庆档最惨烈的“滑铁卢”。
影片背后站着两家上市公司:果麦文化和光线传媒。10月8日A股开市,果麦文化开盘即一字跌停,市值瞬间蒸发超12亿。光线传媒亦未能幸免,股价暴跌10.53%,按其500多亿总市值计,单日市值蒸发超50亿,市场风云变幻令人咋舌。
两天时间,两家公司市值合计蒸发超过60亿元——这个数字,是影片预计总票房的60倍。
更让人唏嘘的是,在国庆8天长假的黄金档期里,这部被光线视为“种子选手”的影片,累计票房仅7400多万元。截至发稿,该片排片占比已跌至4.4%,最终票房大概率止步1亿之内。
手握两张“王牌”,为何还是输了?
从纸面实力看,《三国的星空》本不该如此惨淡。
第一张王牌:流淌着《哪吒2》的血液
影片导演袁原,系红鲤动画之创始人。红鲤动画颇具影响力,它乃是光线旗下的子公司,在行业中展现着独特的风采与实力。更重要的是,红鲤动画深度参与了《哪吒2》的制作,承担了四分之一的制作流程,包括角色开发、特效制作等核心环节。
在上映前,这部影片给外界的印象就是“品质可对标《哪吒2》”。光线更是野心勃勃,直接在片名中标明“第一部”,摆明了要打造新的系列IP。
第二张王牌:坐拥顶级历史IP
自《长安三万里》斩获18亿票房佳绩后,历史题材在市场中的受欢迎程度得以彰显。事实证明,此类题材具备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热门方向。而三国曹操的知名度与人物魅力,相比李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聚焦曹操成长史,这个“IP”本身就应该价值过亿。也正因如此,一向喜欢“吃独食”的光线这次罕见地引入多方资本:除了易中天家族的海平屋脊影视公司,韩寒的亭东影业也入局想要分一杯羹。
没想到,这杯“羹”最终变成了一剂毒药。
败因深究:市场寒冬与品质硬伤
市场环境极度低迷
今年国庆档观影市场略显冷清,总观影人次仅达5000万。与高峰时期相比,这一数据大幅下滑,缩水程度高达一半,反映出当前电影市场在该档期的发展态势。八部新片同台竞技,让本就有限的市场空间更加拥挤。在这个“观众用脚投票”的时代,除非出现口碑爆款,否则很难突围。
影片品质远不及格
尽管顶着《哪吒2》姊妹篇的光环,《三国的星空》在品质上却相差甚远。
首先是制作水准的全面落后。与《哪吒2》堪称视觉盛宴的细节设计和动作场面相比,《三国的星空》的战争场面寥寥无几,且制作粗糙,一到复杂镜头就明显露怯。
其次是人物塑造平淡无奇。角色设计缺乏亮点,细节处理粗糙,在如今竞争激烈的3D动画市场中毫无竞争力。观众刚享用过《哪吒2》这道大餐,实在难以下咽这盘“粗茶淡饭”。
最致命的是叙事节奏的拖沓。为了给系列后续作品铺路,第一部节奏缓慢、注水明显。影片结束时故事才进行到“挟天子以令诸侯”阶段,更有一条完全多余的狗角色贯穿全片,被观众吐槽“注水过于明显”。
启示录:动画电影进入“地狱模式”
《三国的星空》的惨败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动画电影已进入“地狱模式”。
在《哪吒2》将观众审美提升到新高度后,常规作品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今的动画观众,要的是极致视效、精彩叙事和独特美学——三者缺一不可。
《三国的星空》每个层面都与顶级作品相距甚远,其失败并非偶然。这部影片面临的巨额亏损,很可能让后续系列计划胎死腹中。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若想再度享受一场如饕餮盛宴般的观影体验,似乎只能翘首以盼《哪吒3》的登场了。而这场惨败也给所有影视公司敲响警钟: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没有过硬的质量,再好的IP、再强的资本都是空谈。
今日话题:你看过《三国的星空》了吗?觉得这部影片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蓝天影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