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震耳欲聋》:从装聋作哑到振聋发聩中看到人性光辉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07:30 2

摘要:刚过去的国庆档,现实题材电影《震耳欲聋》以其独特的切入视角和人文关怀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作为国内首部聚焦聋人反诈的律政电影,该片塑造了一位从起初“装聋作哑”到最后为聋哑人群“振聋发聩”仗义执言的律师形象,让观众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作者:胡建礼

刚过去的国庆档,现实题材电影《震耳欲聋》以其独特的切入视角和人文关怀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作为国内首部聚焦聋人反诈的律政电影,该片塑造了一位从起初“装聋作哑”到最后为聋哑人群“振聋发聩”仗义执言的律师形象,让观众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震耳欲聋》围绕着出身聋人家庭的健听律师李淇(檀健次饰)展开故事。李淇精通手语,却一度刻意疏远自己的原生聋人社区邻居,一头扎进名利场,一心只想往上爬。

当大反派金松峰(王砚辉饰)精心策划的一系列针对聋人群体的金融诈骗案发生后,李淇在利益的诱惑和良知的拷问之间摇摆,最终勇敢地选择站了出来,为那些处于无声世界的聋人受害者在法庭上发出正义的呐喊,成功将以金松峰为首的诈骗团伙绳之以法。

该片在主题立意、人物塑造、人性刻画以及批判现实等方面,展现出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追求。它成功将严肃的社会议题融入类型片的叙事框架中,既有商业片的可看性,又不失艺术片的深度,尤其是对李淇这一复杂角色的塑造,打破了传统律政片中“非黑即白”的人物设定,使其更具人性深度和现实意义。

影片将镜头对准了我国2780万听障人群,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向观众普及了金融诈骗的常见手段和危害,极具警示意义。片中,张小蕊(兰西雅饰)兄妹、老马(潘斌龙饰)、吴阿姨(迟蓬饰)等众多聋哑人士,在沟通障碍造成的信息壁垒下,沦为金松峰诈骗团伙的猎物。

司法局为他们打官司请法律援助律师,可懂手语的律师凤毛麟角,男主角李淇由此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关键人物。

难能可贵的是,该片并未停留在对聋哑人群反诈事件的表层叙述,而是通过李淇这个角色的内心成长轨迹,深入挖掘了人性在名利与良知之间的挣扎与艰难抉择。

影片前半部分,李淇奉行“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则是利益交换和强者生存”,为了过上体面生活,他热衷追逐名利,凭借帮助张小蕊哥哥打赢法援官司,一举成名,把自己的小律所从穷街陋巷搬进了高档写字楼,从此一心结交富商权贵,出入高档场所,享受着“成功”带来的虚荣和快感。

然而,在他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冷漠自私的心,甚至与诈骗团伙头目金松峰达成肮脏交易,对他们的犯罪行为装聋作哑。

老马是从小照顾李淇长大的小卖部老板,当李淇得知老马也被骗光了毕生积蓄时,他感到愧疚和自责。而同样被骗的吴阿姨的自杀,更成为彻底唤醒李淇的警钟。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之后,李淇终于完成了从一个“精致利己者”到“为无声者发声”的正义律师的转变。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震耳欲聋》大量运用了手语对白,并将其作为视听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简单的沟通工具,还采用低频音效模拟聋人的听觉体验。这种“嗡……”的特殊音效,让观众观影时仿佛置身于聋人的世界,从而更能够与片中人物共情。

不过,影片在剧情上也存在一些瑕疵,为了追求圆满结局,个别桥段缺乏逻辑。

比如,11位原本不敢出庭作证的聋哑人,在网上看了李淇庭审直播时的慷慨陈词后,不约而同地从不同地方同时赶到法庭作证,这一情节在现实中完全不具可行性。

《震耳欲聋》不是完美的电影,但是一部值得被听见和看见的电影。它不仅让我们听见了聋人群体的无声呐喊,也让我们看见了普通人身上的人性光辉,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在关注现实、关怀社会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

来源:洞察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