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率腰斩、名导项目搁浅!韩国电影靠重映能救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2 14:22 3

摘要:李秉宪、孙艺珍俩忠武路顶流主演,导演还是拍过《分手的决心》的朴赞郁,上映前大家都觉得它能在威尼斯拿奖,还能救一把韩国本土票房。

朴赞郁新片《无可奈何》最近算是把韩国电影的尴尬摆到明面上了,本来这片子阵容多能打啊。

李秉宪、孙艺珍俩忠武路顶流主演,导演还是拍过《分手的决心》的朴赞郁,上映前大家都觉得它能在威尼斯拿奖,还能救一把韩国本土票房。

结果呢?威尼斯零奖收官,观众看完吐槽“没笑点没快乐,只剩失望”,票房刚霸榜6天就凉了,现在韩网上评分也就6分左右,跟《分手的决心》快9分的成绩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一开始行业对《无可奈何》期待值真不低,不光是因为主创阵容强,还因为它赶了个政策红利,为了响应韩国文化部门“拉上座率”的号召,这片子入围威尼斯的时候就同步开了本土预售。

本欲借国际之名揽客,奈何预售成绩差强人意,仅售10万张票,这一数据,竟与春节档重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不相上下,令人唏嘘。

要知道这可是今年韩国电影圈寄予厚望的“种子选手”,连它都扑了,韩国电影的处境有多难,不用多说也能看出来。

《无可奈何》的出现,不过是个开端,今年,韩国电影本土市场仿若被一层寒意笼罩,从这一局部已然能嗅出整个市场弥漫的冷意。

今年7月,韩国影院上座率仅达5000万张,此数据为2004年以来,除去疫情年份的最低值,凸显当前韩国电影市场观影热度之低迷。

本来春节档该是票房旺季吧?宋慧乔演的《黑修女们》、权相佑的《漫画威龙2》,还有奉俊昊去好莱坞拍的《编号17》,这些片子按理说该吸引不少人,结果全都没掀起水花,好多片子刚勉强回本就赶紧上了流媒体。

暑期档情形更糟,由李敏镐、安孝燮主演,大热IP改编的《全知读者视角》,口碑一落千丈,即便如此,观众依旧兴致缺缺,并未因之走进影院。

前几年韩国电影还能靠之前攒的存货撑着,比如2021年之后上映的片子,好多都是前两年推迟发行的。

可到了今年,这些存货基本耗光了,新片供应直接断了档,更为棘手的是,投资亦难以跟上步伐。

往昔,制作预算超30亿韩元的电影并不鲜见,然而在今年,此类影片数量却急剧锐减,像CJE&M、乐天这些五大发行商,2019年前一年能发40多部电影,今年加起来还不到20部。

乐天一位负责人透露,当下几乎没有电影制作能获“绿灯”放行,投资人与分销商皆陷入困境,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苦苦挣扎,电影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即便像李沧东这样的顶级导演也未能免受影响,他精心筹谋的《可能的爱情》,邀来薛景求、赵寅成、全度妍等一众大牌演员,却因投资难寻,项目至今搁置,着实令人喟叹。

本来想靠高投资拉回市场,结果去年还爆了票房造假的事儿,323部电影伪造了267万张票房,69个业内人牵涉其中。

这事儿一出来,投资人更慌了,本来就谨慎的投资,现在更是缩得厉害,形成了恶性循环:投资少→新片少→观众更少→投资更少。

国际上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2025年,洪尚秀、奉俊昊、朴赞郁等韩国知名导演的新片,于柏林、戛纳、威尼斯三大电影节表现不佳,或未入围,或未获奖。

此般情形,自2013年以来尚属首次,韩媒多将此视作“屈辱处境”。

加之朴赞郁于今年8月因“工贼”事件被美国编剧工会除名,如此情形下,不少人忧虑韩国电影人在国际舞台恐会遭受冷遇。

为挽救市场,韩国政府展现十足诚意,真金白银救市。

今年9月宣称,2025年将为电影业注资1.08亿美元,较今年预算增幅逾80%,足见其扶持电影行业的坚定决心。

还发了188万张观影优惠券,一张能减6000韩元,最低花1000韩元(差不多5块人民币)就能看电影,这招确实管用,日均观影人次涨到了43.5万,比之前多了快一倍。

影院也在想办法,去年重映了228部老片,今年更甚,连《霸王别姬》最长版、《少年的你》《不能说的秘密》这些华语经典都拿来重映,试图拉回观众。

可这些办法治标不治本,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留不住,Netflix这些流媒体平台一进来,直接把韩国电影圈13%的人才挖走了。

你想啊,有的演员拍网剧一集能拿10亿韩元,比拍电影挣得多,谁还愿意留在电影圈?

而且现在韩国电影还学好莱坞搞大制作,可人家好莱坞有全球票房撑着,韩国就一个本土市场,收入基本靠票房,一旦大片扑了,赔本都没处找补。

今年一季度,中影集团因电影票房未达预期,净利润狂跌245%,亏损高达1.41亿,无独有偶,当下韩国电影也陷入类似困局,于票房的跌宕起伏间,承受着沉重的经济压力。

如此看来,韩国电影现在的危机不是发几张优惠券、重映几部老片能解决的。

往昔,韩国电影凭精彩故事纵横影坛,《寄生虫》斩获大奖后,却陷入对大制作、豪华阵容的盲目迷恋,反倒将以故事取胜的优势抛诸脑后,曾经的辉煌不再,着实令人喟叹。

行业里都在说“真正的危机始于明年”,要是不把重心放回内容创作,不找回讲故事的初心,就算政府再注资,影院再搞花样,怕是也难让观众重新爱上韩影,更难走出现在的困境。

来源:奇史怪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