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要拍一部电影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7:21 2

摘要:十一长假期间,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电影《风林火山》的讨论,焦点集中在导演的家世出身和作品质量上。有很多人提问:为什么导演一定要挤进电影圈,一定要拍电影呢?

原创 和菜头 槽边往事 2025年10月11日 12:26 北京 461人

十一长假期间,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电影《风林火山》的讨论,焦点集中在导演的家世出身和作品质量上。有很多人提问:为什么导演一定要挤进电影圈,一定要拍电影呢?

然后我看到一个有趣的回应:富家公子任性妄为,毫不遮掩,长短曝露无余,起码落了一个「真」字。这总要比娱乐圈大佬的儿子非要挤进娱乐圈,还要一路卖弄「努力」人设,把这个专属于贫家子女的字眼都要抢走贴在自己身上来得好。

如果话要这么说,倒是点醒了我:对于《风林火山》的不满,大概有一部分是来自这种抢掠和挤占:这些资源,这些资金,这些档期,原本可以在其他导演手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这些说法想法背后都有逻辑错误,不过问出了一个真实的问题:为什么都想要当导演呢?为什么都想要拍电影呢?

然后,我看到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匈牙利作家克拉斯纳霍尔凯在2018年接受《巴黎评论》的采访时,针对电影和导演说的一段话:

「I only ever worked with Béla. With him, it was more than a collaboration. I gave everything to him, and he took away the whole. We always worked together after I wrote the scripts, but they were his movies. Cinema is an art without justice. If you are a writer and a film director wants to adapt your work, you should accept that he is the director. This movie will be his. Otherwise, you’re making a mistake. 」

「我只和贝拉合作过。和他在一起,不仅仅是一次合作。我把一切都给了他,他却把一切都带走了。我写完剧本后,我们总是一起合作,但那都是他的电影。电影是一门没有正义的艺术。如果你是一位编剧,而一位电影导演想改编你的作品,你应该接受他是导演的事实。这部电影将是他的。否则,你就错了。 」

这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电影和商业有关,绝大多数时候和娱乐有关,少部分时候和艺术有关,但在总体上而言,它自始至终只和权力有关。作家克拉斯纳霍尔凯并不喜欢电影和导演,作为写作者,他应该很早就敏锐地注意到了导演对于作家权力的剥夺,那句「电影是一门没有正义的艺术」,同时批判了电影对于现实的软弱特性,和电影对文学尤其是作者的掠夺。

作者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逐字逐句书写一部作品,这不单是创作,也是一种特权。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的话,可以想一下《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之间的巨大差别---罗贯中写了他认为的魏蜀吴故事,并且通过作品成功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把他的小说当做了真实历史,把他的角色当做了真实历史人物,《三国志》作为历史书却被放在了一边。没有人说罗贯中做错了,指责他篡改历史,这就是作者的特权。

导演的权力还要更大,更迷人一些。作家只有一张桌子,但是导演拥有数百上千人的团队,整个分工细密的团队完全围绕导演一个人服务。导演要那样的台词,编剧就去写那样的台词。导演要那样的表演,演员就去做那样的表演。导演要那样的天光,老天不愿意配合,那么整个剧组就啃着方便面陪着导演一起等着,等着老天给出导演想要的天光为止。一个人的意志,就是整部电影的意志,这简直是上帝之下,可以称之为「亚帝」。

所以那么多人有机会就要拍一部电影,做一回导演。从艺术的角度来讲,拍一部电影可以体验一回完全独断的创作。在开机瞬间,导演就获得了和所有伟大作家等同的创作特权,至于说作品是否同样伟大那是另外一件事,但是心存希望总是好的。

从世俗的角度来讲,带着一群人拍三个月电影就可以体验一回一个微型人间君王的所有。这要比地主强,娴熟的雇农不会听取他关于种植的意见。这也要比老板强,老板也不能在上班时间对团队做到相同的控制能力。但是剧组听导演的,无论是什么指令,他们都要想尽办法去完成。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同样是拍电影,同样是做导演,有些人在意的是创作的特权,就是说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而有些人在意的是导演这个身份,和这个身份带来的权力和操控感。有人说:「伟大的导演往往都是片场里的暴君」。这不是身份或者性格带来的变化,而是权力对人天然的改变。换了是你,你也多半一样,你也会变得独断专横,你也会把剧组变成一个严格的阶级社会。

既然如此,我就获得了一条进电影院的新标准:导演为什么而拍摄?身份、头衔、资历这些东西都可以不予考虑,但一定要考虑他拍电影的目的。如果他准备践行自己的创作特权,那么我应该可以容忍导演的任性妄为,天马行空。同样的,在评价一部电影作品的时候,在简单的好坏之外,也应该尊重那些失败的个人表达,这和糟糕完全不是一回事。

最后,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 AI 在努力实现平权。随着 AI 制作视频能力的提升,创作者的特权,尤其是导演的特权正在史无前例地分发到每一个人手上。克拉斯纳霍尔凯认为文学作品无需改编成为电影这种形式,他的个人看法,事实上他参与编剧的电影并不少。但如果克拉斯纳霍尔凯决定用影像来呈现自己的文学作品,那么他现在已经拥有了这种可能,他作为作者的特权可以延伸到电影电视剧领域,而不需要被某个导演剥夺。

对于普通人更是如此。如果有一个想法,如果有一种感受,很快就可以不需要委托作家,委托导演去创作,然后再去找寻那一丝共鸣。自己就可以直接创作,直接表达,无需代言人。这样声音就还给了普通人,这样表达之间的竞争也会变得纯粹。代价是会出现一个极度不专业的时代,产生大量垃圾内容的时代,但与此对应的,是在巨量基础上的涌现,会有不一样的作品出现,不一样的表达形态出来。

他们说,人们变得越来越不爱进电影院。我说且耐心些,电影院也许会消亡,但是电影应该不会。他们说,电影正在变得越来越难看,人们正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我说且耐心些,创作权力的范式改变会带来创作自身的改变,以及电影行业的结构改变,电影终究会脱离遗传学范畴。工具、渠道、观众早已经准备好,你急什么呢?

引文:

László Krasznahorkai, The Art of Fiction

Interviewed by Adam Thirlwell

《The Paris review》Issue 225, Summer 2018

题图标题:《阿林》

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AI算法提供:Midjourney V 7.0

Prompt: Portrait of Bill Clinton --chaos 30 --ar 3:4 --exp 50 --sref 937360624 --sw 500 --stylize 500 --v7.0

禅定时刻

《阿奥》

和菜头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 7.0

南派三叔专区

派派,这张《阿川》送给你。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