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知道,豆瓣对国产剧情片向来苛刻,近三年首次担纲男主的演员作品能破7分的不足5部,这两个分数,不仅是对他们演技的盖章,更撕开了一个被忽略的行业真相:
当国庆档的聚光灯最初都打向《志愿军:浴血和平》的票房数字时,没人想到,今年国庆档最动人的“银幕答卷”,会来自两位首次挑大梁的电影新人。
檀健次带着国内首部聚焦聋人反诈的《震耳欲聋》拿下豆瓣7.5分,王安宇凭90年代反扒题材《毕正明的证明》斩获7.4分
——要知道,豆瓣对国产剧情片向来苛刻,近三年首次担纲男主的演员作品能破7分的不足5部,这两个分数,不仅是对他们演技的盖章,更撕开了一个被忽略的行业真相:
《震耳欲聋》最敢的地方,是选了一个“非典型主角”。
檀健次饰演的李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是听力正常的律师,父母却是聋人,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像被架在天平两端——一边是对聋人群体刻在骨子里的共情,一边是拼尽全力想摆脱“聋人子女”标签、挤入上层社会的执念。
影片里有两个镜头,把这份矛盾拍得入木三分:兰西雅饰演的张小蕊红着眼眶说“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求他为耳聋哥哥辩护时,他盯着办公桌上的奢侈品钢笔,语气冷得像冰;可当师兄甩来“能接触顶层资源”的诱饵,他又立刻接下案子,哪怕后来发现这是一场针对聋人的投资骗局,还收下诈骗头子的钱,去劝说张小蕊妥协。
檀健次没有把李淇演成“坏人”,而是演成了“普通人”:收受贿赂时指尖的停顿,看到聋人受害者手语时不自觉的皱眉,在名利场举杯时眼底一闪而过的空虚——这些细节让“良知与欲望的拉扯”不再是台词,而是能被观众感知到的心跳。即便影片结尾李淇的正义转变稍显仓促,但当他最后用手语对父母说出“我错了”时,没人再纠结剧情的小瑕疵,只被这份“不完美的觉醒”戳中了软肋。
更难得的是,这部电影让“聋人反诈”这个小众题材走进了大众视野。它没有刻意煽情,而是通过李淇的视角,展现了聋人群体在信息差里的脆弱——他们看不懂电话里的诈骗话术,分不清合同上的陷阱,甚至连报警都可能因为沟通障碍被耽误。檀健次的表演,恰好成了连接这个群体与观众的桥梁,让“关注聋人权益”不再是一句口号。
如果说檀健次的突破是“角色深度”,那王安宇的突破就是“形象颠覆”。
谁能想到,那个在偶像剧里演惯了阳光校草的王安宇,会在《毕正明的证明》里变成“瘸腿乞丐”:油腻打结的头发粘在额头,脸上沾着洗不掉的污垢,右手因为苦练扒窃技巧,指关节磨得又红又肿。可就是这样一个“邋遢形象”,却让观众记住了一个最“干净”的卧底警察。
毕正明的故事自带戏剧张力:小时候被扒手偷光学费,是警察救了他,于是立志从警;警校毕业当天,刚穿上警服就被报复的扒手割断脚筋,从此成了“瘸子”;明明可以退居幕后,却主动请缨卧底盗窃组织“荣门”——这个角色的核心,是“破碎里的坚韧”。
王安宇抓准了这份“韧”。在“荣门”的戏份里,他走路时左腿会不自觉地微跛,但递东西时手却稳得可怕;面对组织里的“老大”,他眼神里装着底层乞丐的怯懦,可转脸给警方传消息时,眼底又闪过警察的锐利。导演用了个很妙的手法:用微俯拍镜头拍他的眼睛,放大了下垂眼尾里的坚定,弱化了外形的柔和感,让“狠厉”与“脆弱”在同一张脸上共存。
最打动人的,是毕正明与“大白桃”的对手戏。大白桃是“荣门”里的老手,却对毕正明处处照顾,两人既是师徒,又是警匪,还藏着一丝说不清的情愫。有场戏,大白桃教他扒窃技巧时说“手要快,心要狠”,毕正明低头练着手,却轻声问“偷来的钱,能换回头上的警徽吗”——王安宇把那种“在黑暗里守着光”的委屈与执着,演得让人心疼。
没人再提他的“偶像剧脸”,因为观众眼里,他就是毕正明:那个瘸着腿也要追小偷,哪怕被误会也要坚守正义的卧底警察。
今年国庆档,《志愿军:浴血和平》的票房一路领跑,可讨论度里,却满是对《震耳欲聋》和《毕正明的证明》的“意难平”:有人说“看完李淇的挣扎,我去给我聋人邻居普及了反诈知识”,有人说“毕正明让我想起我爸那个反扒警察,当年也是这么拼命”。
这些声音背后,是观众对“好作品”的真实渴望:不是动辄几十亿的票房数字,不是流量明星的粉丝刷票,而是能让人看完有所思考、有所触动的故事,是能让演员“藏”在角色里的表演。
檀健次和王安宇的“逆袭”,不是偶然。他们没有选择稳妥的商业片,而是挑了小众题材里的复杂角色;没有靠颜值吸睛,而是用细节让角色“活”起来。这恰恰证明:演员的通行证从来不是票房,而是“让观众记住角色”的能力。
如今的影视圈,太多人把“票房高”等同于“演技好”,太多新人挤破头想进商业巨制,却忘了“小角色也能出大演技”。而檀健次和王安宇用这两部作品告诉行业:新鲜血液不是流量的代名词,而是能带来多元故事、扎实表演的“破局者”;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你肯沉下心打磨演技,哪怕没有高票房,也能靠口碑走进人心。
国庆档落幕了,但《震耳欲聋》里李淇的手语,《毕正明的证明》里那枚藏在衣角的警徽,还在观众心里发烫。或许,这就是好演员、好作品的力量——它不跟你谈票房,只跟你谈人心。
来源:阿李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