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票房领跑国庆档、观众满意度最高、豆瓣评分7.3,口碑持续发酵的《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系列电影的最终篇,还收获了“系列最佳”的评价!《志愿军3》是如何做到的呢?
票房领跑国庆档、观众满意度最高、豆瓣评分7.3,口碑持续发酵的《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系列电影的最终篇,还收获了“系列最佳”的评价!《志愿军3》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在时间线上,《志愿军3》无缝衔接前两部的故事,同时围绕历时747天的“边打边谈”作战时期展开叙事,完整串联起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发生过的故事。
影片中,进入中立区的李晓刚开始不理解为何要与敌军坐下来谈判,她只想上前线寻找家人,但当她亲眼看到在谈判桌上,翻译队队长林月明隐瞒病情,与美军展开正面交锋时的不卑不亢姿态,让她明白没有硝烟的战场同样重要,自己也要承担起责任。那个在《志愿军》第二部中出现时还很稚嫩的小女孩,如今在《志愿军3》中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一名稳重且勇敢的翻译员了。
父亲李默尹、哥哥李想接连战死在沙场,唯独自己活下来的李晓在自责和期待中盼望着与家人早日团聚。身上背负太多情感的李晓,成功串联起了一家三口在战场上的不同命运走向,也延伸出了亲情、战友情等不同浓度的情感张力。
其次,在剧情呈现上,影片既聚焦战场前方的炮火连天,也将镜头对准谈判桌上敌我双方的拉扯对峙,以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展现那段拉锯时间最长,却鲜少出现在银幕上的停战协定时期。
影片中,美军在空中投掷大量细菌炸弹,导致志愿军感染鼠疫,医护人员也被传染的剧情就是根据真实事件还原,还有美军一开始在谈判桌上无视规则的傲慢姿态,到后来在不允许开枪的中立区,接连杀害我军的剧情,也是根据真实历史还原,在观看时感到气愤的同时,也会对那段历史有着更全面的了解。
最后,在人物塑造上,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将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革命英雄,结合真实的经历延展他们的作战轨迹,同时揭开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比如,在看到黄继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身体挡住枪眼的英勇壮举时还是忍不住泪目,特别是看到黄继光认真学习写字,想要给母亲写一封家书的片段,更加深刻意识到,英雄也是普通人,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是由背后无数的情感支撑着。
陪伴我们三年的《志愿军》三部曲终于收官,影片落幕时,有种情感收束情绪却忍不住爆发的独特感受,或许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生动的故事带给我们的能量。导演陈凯歌在片场时曾说道,我们(拍摄《志愿军》系列)奋战了五百多天,就是为了永远记住中国人民志愿军。陈凯歌导演真的做到了,《志愿军》三部曲会让我们永远记住中国人民志愿军,记住这群最可爱的人!
来源:光影下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