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中影集团领衔出品的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自9月30日上映至今,累计票房已突破5亿元,累计观影人次已突破1307.6万。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期中,电影表现十分亮眼,不仅票房稳居档期榜首,观影人次也摘得桂冠,多人观影比例大幅超均值,作为档期内的头部影片,被不少观
由中影集团领衔出品的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自9月30日上映至今,累计票房已突破5亿元,累计观影人次已突破1307.6万。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期中,电影表现十分亮眼,不仅票房稳居档期榜首,观影人次也摘得桂冠,多人观影比例大幅超均值,作为档期内的头部影片,被不少观众称赞为“系列最佳”“中国人自己的英雄史诗”。
影片自上映后口碑持续获赞,猫眼开分9.7,淘票票开分9.6,豆瓣开分7.4,在多个维度赢得好评。无论是英雄事迹带来的心灵震撼,还是细腻情感引发的强烈共鸣,抑或是对真实历史的还原以及群像人物的塑造,都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不少观众表示“电影兼具宏大与细腻”“不仅是国产战争片的天花板之作,更是一本厚重的爱国主义教科书”“英雄形象的鲜活刻画触动人心”……此外,电影承载的亲子教育意义也得到不少家长的认证,多维度好评为电影奠定了坚实的口碑基础。
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系列的终章,电影在完成度、情感浓度和历史意义上均达到了新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表示,影片结尾通过老年李晓的视角,让观众见证了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场景。这一极具仪式感的处理,既是对志愿军的崇高致敬,也是“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的坚定誓言。“在这一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英雄气概,与‘安得壮士挽天河,洗尽甲兵长不用’的和平向往交融,共同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爱国精神的主旋律,这正是《志愿军》三部曲所传递的深沉而坚定的中国之声”,认证电影是当之无愧的“系列最佳”,更是一部战争史诗佳作。
作为战争片,《志愿军》三部曲无疑是特别的,它以宏大架构全景式展现了抗美援朝作战的完整历程,其时间跨度和战线维度均是空前的,而《志愿军:浴血和平》在承袭前作厚重历史质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叙事的纵深和细节的真实性,在历史还原上实现了多维度突破。电影将叙事视野拓宽至谈判桌、中立区、作战后方等多条战线,除了广为人知的“边打边谈”主线,更展现了细菌战、铁道兵、坦克学校等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还原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英雄形象,极大丰富了战争片的叙事格局和内涵,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离不开每一条战线、每一个战士的努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少将副部长肖裕声表示,影片通过双线叙事,将战场拼杀与谈判桌博弈交织呈现,这些细节无不体现出影片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理想的执着追求,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志愿军拼得“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的赤子之心和家国大爱。
除了叙事突破以及对历史的还原,影片也开创性地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无名战士,生动描绘了有血有肉的英雄群像。李晓、林月明、黄继光、姚庆祥……每一个角色都血肉丰满,有完整的弧光。
《志愿军》系列陪伴观众走过三载国庆,凭借全景的叙事、鲜活的角色、细腻的情感,让更多人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电影树立了战争片创作的新标杆,这段峥嵘岁月,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同致敬。
记者:王金跃
来源:子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