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夜,总藏着几分不期而遇的热闹。消息像长了翅膀,从张家坳传到李家坡,“今晚某某大队或井队、矿场放坝坝电影”,一句话就能点燃整个乡村地区的期待。年轻汉子和姑娘三五成群,和着欢心乱跳的孩子们,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便一路欢声笑语连走带跑赶往传话中的电影放
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夜,总藏着几分不期而遇的热闹。消息像长了翅膀,从张家坳传到李家坡,“今晚某某大队或井队、矿场放坝坝电影”,一句话就能点燃整个乡村地区的期待。年轻汉子和姑娘三五成群,和着欢心乱跳的孩子们,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便一路欢声笑语连走带跑赶往传话中的电影放映地点,盼着早一点占到银幕前的好位置,更怕赶不上。这坝坝电影最初是集体、单位操办,后来发展到家庭做生、婚娶和子女考上中专大学也会放它一场几场,是当年农村工矿重要的文娱生活。
电影散场,没有月亮的夜晚,山路浸在墨色里,却挡不住返家的人群。条件好些的人家,能攥着手电筒,光柱在前方摇摇晃晃,像指引方向的星;更多人则举着自制的火把,松枝裹着布条,点燃后冒着淡淡的烟,一路噼啪作响。火光连成一串,从山脚蜿蜒到山腰,远远望去,竟像是山间升起的一条火龙。大路上人影绰绰,你挨着我、我跟着你,唠着家常、猜着今晚的片子,笑声能飘出半里地。可走着走着,有人要往东边的岔路去,有人要拐进西边的山沟,火把和人影渐渐散开,只留下几句“看完早点回”的叮嘱在风里飘。
也不是每次都能得偿所愿。偶尔消息传错了,大队操场上空荡荡的,连银幕的影子都没有。大家蹲在田埂上,等了一茬又一茬的月亮,直到夜风凉透了衣襟,才悻悻地收拾板凳往回走。心里是失望的,可没人抱怨——毕竟路上的热闹、和伙伴们并肩等电影的时光,早已把期待填得满满当当。回到家,家人探着脑袋问:“电影看上没有?演的啥呀?”有人笑着答:“看了!《英雄白跑路》!”一句话逗得满屋子人哈哈大笑,白天的奔波和夜晚的落空,都在这笑声里烟消云散。
如今再想起坝坝电影,记不清具体演了什么情节,却总能想起那晃动的火把、拥挤的人群,还有那句玩笑似的《英雄白跑路》。那是七八十年代独有的浪漫,是苦日子里开出的花,哪怕时隔多年,依旧能在记忆里,照亮某个温柔的夜晚。
来源:蜀中思想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