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B站把孙道临1952年配的《基督山伯爵》母带扔进AI降噪,弹幕刷到500万,有人留言:原来爷爷嘴里“王子哈姆雷特”的腔调,真不是吹的。
“老胶片还能活多久?
”上周,B站把孙道临1952年配的《基督山伯爵》母带扔进AI降噪,弹幕刷到500万,有人留言:原来爷爷嘴里“王子哈姆雷特”的腔调,真不是吹的。
可热闹背后,一个更冷的事——武康大楼阁楼上,他当年亲手誊的《表演哲学》手稿,纸边早被潮气咬成锯齿,像老人掉光的牙。
那本子1964年写完就锁抽屉,直到去年中国电影资料馆扫库才扫出来。
翻开第一页,墨迹里夹着半片玉兰,是他从燕京大学宿舍窗台摘的。
谁想到,这页花带出了另一段黑历史:1941年,他20岁,给地下刊物《燕京文学》刻钢板,小说《囚徒》写日军水牢,写完就去真牢里体验生活。
免疫系统那一下,被病毒记了60年,老了变成带状疱疹,把记忆啃成蜂窝。
更离谱的是,组织当年嫌他“资产阶级情调”,硬把婚期拖了四年。
王文娟在2022年出的书里吐槽:介绍信都写了,领导一句“再考验”,俩人就继续通信,信纸攒了整整一樟木箱。
现在箱子还在故居,钥匙早锈,锁孔里却卡着一张1963年的《孟丽君》戏单,纸面印着双人名字,像偷偷盖了私章。
徐汇区的修复队说,等2024年展馆开门,会把那箱子连同AI修复的配音一起摆进展柜。
一边是机器修到0噪点的完美嗓音,一边是潮斑、锈迹、玉兰碎屑——技术把声音救活,却救不回他念白时喉咙里那口老烟味。
所以,去看展之前,先别急着感动。
找部老片,把电视声音调到最小,听他怎么把“to be or not to be”说成“活还是不活”,尾音像没点着的炮仗,闷在嗓子眼。
那一点点哑,AI永远修不出来,才是人真正活过的证据。
来源:远见卓识奶茶LokdI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