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木凳吱呀一响,全村自动分圈:前排娃子抱西瓜,中排姑娘偷递手帕,后排老汉把旱烟锅敲得叮当。
“一张塑料票根,能换一晚全村热恋。
”——昨晚刷到798的星空放映预告,脑子里突然蹦出这句话。
小时候晒谷场那股旱烟混皂角味,比IMAX的杜比香真实一万倍。
木凳吱呀一响,全村自动分圈:前排娃子抱西瓜,中排姑娘偷递手帕,后排老汉把旱烟锅敲得叮当。
电影没开场,心跳先打鼓,谁今晚跟谁坐,比剧情重要。
现在倒好,激光机一抬,500人齐刷刷扫码入场。
北京白领带着露营椅,上海情侣揣着冰美式,票是免费的,可得先发朋友圈定位。
胶片“哒哒哒”的杂音没了,换水雾幕布哗啦啦,珠江新城把《少林寺》打到天上,照样有人跟着比划如来神掌。
技术升级了,套路还是那套——把黑夜烫一个洞,让所有人朝洞里偷看自己的心事。
最绝的是抖音,8亿播放,一半在晒爸妈压箱底的长江牌放映机。
象山博物馆里68岁老师傅给90后上课,手把手教胶片穿片,底下姑娘喊“师傅您像极了霍格沃茨的放映员”,老头一乐,假牙差点飞出去。
非遗名录听着高冷,其实就是给老东西留口气,别让记忆断片。
有人吐槽:城里放露天电影,矫情。
可数据啪啪打脸——去年新增放映点涨三成,90后观众快占一半。
为啥?
大影院的沙发太舒服,舒服到没人敢哭出声;晒谷场不一样,哭可以借蚊子,笑可以借邻居肩膀。
人终究爱的是“一起”,不是“包场”。
今晚滨江放《庐山恋》,我打算揣一包无花果,蹲最后一排。
要是旁边有人递来半块西瓜,就问问她:当年那个小娟,后来有没有回村?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