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片子一出来,立刻有人拿它跟《我不是药神》做对比。说真的,这个对标不是随口一说,主题很像:现实困境、底层挣扎、灰色人物,谁都能代入一点自己的生活。
2天破亿,国庆档黑马终于现身。这个速度其实挺让人意外的,毕竟今年档期有点冷,大家都在观望谁能冲出来。
本来预售榜还在刷《毕正明的证明》,谁知道《震耳欲聋》悄悄冒头,直接冲到第一。它没靠流量明星,也没有大规模宣传,就是靠口碑和观众的自来水效应。
片子一出来,立刻有人拿它跟《我不是药神》做对比。说真的,这个对标不是随口一说,主题很像:现实困境、底层挣扎、灰色人物,谁都能代入一点自己的生活。
电影里最打动我的,是李淇在电梯里的那场争吵。他不是那种一开始就伟光正的主角,他很现实,很有缺点,甚至一度让人讨厌。他拼命想要往上爬,每一步都踩着别人的痛苦。那种挣扎,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故事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李淇不是英雄,他只是被生活逼到墙角才开始觉醒。现实里,多少人不是这样?不是主动去改变,而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才不得不反抗。
爽文式复仇虽然有,但并不浮夸。李淇最后直播手语,号召聋人群体站出来维权。那一刻真的挺燃的,像是地下室里终于有人敢开灯。可等剧情进入收尾,复仇就变成了流程化,少了点真实的疼痛。
要说对标《我不是药神》,其实最大的区别是主题的广度。《药神》讲的是全民的痛,《震耳欲聋》更像是小众切片。它把视角放在聋人群体和底层律师身上,社会共鸣没那么大,但细节很扎实。
兰西雅演的张小蕊,拒绝金松峰的10万助学金。她明明很缺钱,但就是不愿低头。这种倔强,在生活里其实挺少见的。你要是真遇到这种人,估计天天都得被气到,但也能理解她的坚持。
吴阿姨的角色,让我印象很深。她被“杀猪盘”骗惨了,最后绝望自杀。那一幕让人心里一沉,现实里,这种事其实不少见,只是大多数时候都被忽略了。
电影呈现的聋人世界有点单一,麻将、邻里、被骗。其实他们的生活远比电影复杂,有拼命打工的,也有追求自我价值的。片子里这一块还是有点“标签化”,没那么立体。
但电影最大的亮点,是把底层律师的挣扎拍出来了。李淇不是道德模范,他做的很多事都让人不舒服,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角色有了真实感。
片子最精彩的戏,是电梯里的对峙。两个律师,一个为了出人头地不惜出卖朋友,另一个坚守理想却始终无法施展拳脚。观众其实更容易共情李淇的无奈,毕竟现实里,太多理想最后都被生活打败了。
电影的节奏很紧凑,爽感和泪点都有。最让人有余韵的是,片尾李淇搬回路边摊,重新开始。生活就是这样,复仇之后还得继续过日子,英雄不是一劳永逸的。
票房上,《震耳欲聋》已经是今年国庆档最能打的。但想成为“全民爆款”,还差点意思。它有社会话题,有现实质感,但还不够广泛。不像《药神》那样能让所有人都共鸣。
这部电影确实带来了新鲜视角。让更多人关注到聋人群体、底层律师、金融诈骗。电影不是万能的,但能推动一点点社会关注,也算成功了。
我最期待的是,这部片子能带来后劲。别光是上映时热闹,过两个月就没人提了。能不能让更多人思考底层困境,这才是电影的真正价值。
现在的观众越来越挑剔了。票房不是唯一标准,能不能留下余震,才是黑马的终极考验。这个国庆档,黑马已经出现,但终点还远。
如果你还没看这部电影,不妨去感受一下地下室蚂蚁的呐喊。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在某个角落里,默默期待一次逆袭。
来源:小张张说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