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新加坡商演:裂痕由此而生 1988年春节,《西游记》首轮播出余温未散,新加坡国家剧场向央视发来邀请,希望“师徒四人”能赴新演出。导演杨洁迅速组建团队:六小龄童、马德华、闫怀礼,连同唐僧迟重瑞都在名单之内。 排练进入第三周,杨洁却发现三位主演同时请假,理由是
1998年,《西游记续集》在央视播出。片头曲一响,很多观众便发现:猪八戒不再是那张熟悉的憨脸,沙僧的嗓音也变了。
原本“师徒四人”的圆满,忽然缺了一角。人们追问:马德华去哪儿了?
答案藏在十年前的两场“走穴”风波里。
一、新加坡商演:裂痕由此而生 1988年春节,《西游记》首轮播出余温未散,新加坡国家剧场向央视发来邀请,希望“师徒四人”能赴新演出。导演杨洁迅速组建团队:六小龄童、马德华、闫怀礼,连同唐僧迟重瑞都在名单之内。 排练进入第三周,杨洁却发现三位主演同时请假,理由是“身体不适”。很快,有工作人员告诉她:六小龄童、马德华、闫怀礼已私下联系当地中介,与前任唐僧徐少华一起,另组班子接商演。
那一晚,杨洁在日记里写下:“我十年不看《西游记》。”她并非小题大做。剧组当时经费紧张,演员每月工资不足百元,出国演出本该是集体荣誉,却被几个人变成了“私活”。更严重的是,他们绕开了央视外事纪律,一旦出事,整个项目都要背锅。 商演最终成行,师徒四人在狮城连演八场,票房火爆,却与杨洁再无联系。回国后,央视领导震怒,杨洁被内部通报批评。她后来回忆:“我第一次体会到被背叛的滋味。”
二、越南之行:最后的稻草 1994年,杨洁决定启动《西游记续集》。六小龄童、马德华、闫怀礼登门道歉,饭桌上三杯酒,往事看似翻篇。 然而1997年5月,续集开机在即,又有消息传来:三位主演未经剧组同意,悄悄前往越南参加商业活动。这一次,央视不再容忍,直接下达“换角”指令。 马德华接到通知时,正在北京家中读剧本。他回忆:“电话那头只说了一句‘组织决定’,我便明白,再解释也没用了。”
三、官方理由与“年龄说” 面对媒体,制片方给出的理由是:“马德华、闫怀礼年纪偏大,恐难胜任武打戏份。” 那一年,马德华53岁,闫怀礼62岁。可剧组里,六小龄童也只比马德华小四岁,却依旧担纲孙悟空。马德华苦笑:“若真怕我累,为何不让我演文戏?我演了十五年猪八戒,闭着眼都能走钉耙步。” 后来他在一次访谈中直言:“这就是‘杀猪给猴看’,拿我和老沙开刀,给六小龄童提个醒。”一句话,道尽无奈。
四、换角之后,猪八戒的新人选是崔景富——原剧组副导演,也是杨洁的学生。为了贴近马德华的表演,他增重二十斤,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化妆,可播出后仍被观众吐槽“不像”。 崔景富后来回忆:“我模仿得越像,大家越不接受。八戒不是简单的面具,他是马德华用十五年熬出来的魂。”
五、马德华的遗憾,换角消息公布那天,马德华独自去了央视老楼。他在空荡的排练厅里转了一圈,最后把猪八戒的九齿钉耙道具轻轻放回原处。“那一刻我明白,属于我的西游,结束了。” 此后多年,他再没完整看过续集。有人问他是否怨恨,他摇头:“怨谁?怨自己。当年若能多替杨导想一分,也不会有今天。”
六、迟到的和解,2017年4月15日,杨洁导演去世。追悼会上,马德华红着眼眶念悼词:“没有杨导,就没有我马德华的猪八戒。若有来生,我还愿做她戏里的八戒,一定听话。” 那天,六小龄童、迟重瑞、闫怀礼遗像被摆在灵堂一侧,师徒四人终于以另一种方式重聚。只是,电视里的续集永远缺了那张憨笑的脸。
如今,《西游记》重播三千余次,观众仍怀念马德华的“八戒”。
有人问他:“如果时光倒流,你会推掉那次商演吗?”
他沉默片刻,答:“会。可惜戏里可以重来,戏外不行。”
一部传世经典,留下两段“走穴”风波,也留下一句叹息: “经典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却可能因为一个人的转身而残缺。”
来源:知识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