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档七部影片已阅,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震耳欲聋》《毕正明的证明》《刺杀小说家2》《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国庆档七部影片已阅,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震耳欲聋》《毕正明的证明》《刺杀小说家2》《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比较无感的:《浪浪人生》《志愿军3》。
看完喜欢极少数桥段、但整体觉得很遭罪的:《风林火山》。
此前已经写了其中四部,这一篇说说下半场。
国庆档看的最后一部,看片之前刷到了不少差评,所以预期很低。
其实也没那么糟糕,当然要说好那也夸不动,每个环节都差点意思。
主线故事挺俗气、挺匠气。一家人面对烂摊子,要说热血温暖吧,流于表面,也没咋热起来;要说人生唏嘘大智慧呢,那更是徒有形式了。
一家五口人,五分之二都面目模糊。黄渤、殷桃很稳,范丞丞从不理解到并肩,角色也算成立,只是这位大哥,咱17岁是认真的吗?
姐姐是功能型工具人,阿太是假智慧型工具人,一个忙碌得个性模糊,一个市井无声中整假智慧、整得缥缈无着,分别是在地和“在灵”的类型,都轻飘飘的。
付航在脱口秀里大放异彩,怎么夸都不为过,但在这部电影中,既要承担搞笑功能,又要承担“对大哥江湖初心、心向往之”的情意结功能,很奇怪,有点用力过猛的隔靴搔痒。
几位客串,也都没啥加分惊喜,挺让人出戏。
龙舟这项运动,如果作为象征行为,作为点题意象的具象化,戏份太多太具体,可如果作为主轴主线事件,又太少太边缘。卡在中间,不上不下不多不少的,也有点鸡肋。
情绪点、升华点,每个点打出来,更多都是戏外意图,缺了带人入戏的共鸣。
前半段笑点尴尬,常远饰演的四叔,误会嫂子家里有人、硬闯厕所,只有冒昧老套没有好笑。黄渤的角色嘴硬,频频吆喝着要比试、屡屡变成在医生面前噗通下跪,要说这是人生况味的明喻、太浅,要说这是正面好笑背面心酸,同样手法生硬。
唯一戳中我的笑点,大概是一众人等在派出所报年纪,一排17岁中冒出一个40+,后续甚至还冒出一个“快九十了”。
整体而言没啥亮点,但对于某些大哥群体而言,或许是不错的快餐。
首先,致敬志愿军。是因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我们的今天。黄继光牺牲时,眼泪不受控制哗哗流。
但是,真实的英雄归英雄,加工的电影归电影,主题和展现手法、呈现水平,咱得分开说。
这一部看下来,感觉非常疲惫,甚至都不是三年三部曲终章的疲惫,而要从更早的时候说起,虎头蛇尾的疲惫。
要论题材,其实我最喜欢这一部讲谈判,我会觉得相对战役,谈判可能更有调度空间、更有能深挖的经纬,当然拍起来也会更困难。
这部就让人觉得,谈判的具体拍法,浅浅的碎碎的,都是脸谱化的大道理。
同样演红色人物,宋佳演张桂梅时多动人,嘎嘎亲切、嗷嗷感人,精神感召力max
但这一部里宋佳的角色,就,嗯……
是宋佳的演技退步了吗?那当然不是,相反,她在缺乏核心肌理的浅表样板里,做了最大程度的支撑。
第二部里子枫妹妹暗夜歌唱,让人泪目。这一部她要在“我和敌人血海深仇”和“与敌人握手言和”之间做选择,这心路历程得多复杂,这小家和大家之间的关系得多有张力?但看完感觉影片起了个头,然后就划水一样划过去了。
彭昱畅、陈飞宇的角色,都是为谈判为民族为家国,而主动选择牺牲。这如果拍好了,应该是感天动地的英雄吧?但感觉就像,没太立得住的角色,镀了一层大道理的金,手法支撑不住表达诉求。
怎么讲呢?某些地方都不太像电影,而像串联的诗朗诵、主题演讲。
串接起的战争桥段,反倒成了工业完成度不错的部分,虽然也匠气,但毕竟是挺标准的红色大片局部。
《震耳欲聋》是我心目中这几年很接近《我不是药神》的作品,当然尚且不能比肩,但已经是很有现实关怀的类型片。
套路化的内容,是套用一个典型模具,组装上不痛不痒的作料。而另一种,是从具体的人生海海中来,从具体的纹路和呼吸中,长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力量。
故事主线是CODA律师和骗子关于聋人群体被诈骗的正反角力,但并不是对聋人这一群体的猎奇式悲悯、照顾式歧视,而泛人文关怀色彩的,将“特殊”普遍化。
一边是被践踏的蚂蚁,一边是有毒的大象,最后“蚂蚁们”终于用法律踩死了大象,一如檀健次所言“地下室的蚂蚁,也能被听见”,很具象化的震耳欲聋。
我很喜欢影片中的几组意象,既是生活化的落地的具象物品,又是高度象征化的典型表达,比如李淇(檀健次饰)从马料巷的一线天中,看国金大厦的金顶,比如吴阿姨留下当律师费而他视而不见的金手镯。
“我想戴金镯子有错吗”,在我看来优秀电影都能缔造自己的金句,金句也不是啥挪用大聪明感悟,而是从角色的血肉困境中,长出的普遍感受。
檀健次饰演的李淇,在金碧辉煌的国金大厦32楼,和邋邋遢遢的马料巷之间几起几落。
起初他在陋室中艰难谋生,闪转腾挪混一口饭吃、谋求一点出头的奢望,后来一度和魔鬼同行,假装对人间疾苦不闻不问,假装正义换得锦绣前程。
在马自强狼狈容身于公厕、张小蕊质问、吴阿姨爆炸案之后,他终于回到马料巷,在烫金合同和挚爱亲朋、人间正义中选择后者。
此后的马料巷,已经不再是洼地中的人生困境,而是明媚又坦荡的“32楼和马料巷混合体”。
小巷深处,陋室不再风雨如晦,而成了某种精神32楼。
谁没有自己的32楼和马料巷呢?这是诈骗、聋人等特殊案例背后,更普世的人之常情。
与其说《震耳欲聋》是关于聋人诈骗的小众故事,不如说是关于“我们都容易迷路”、关于“选择和谁同行”的大众寓言。
国庆档所有影片中,我唯一没看的《猪猪侠》,这部豆瓣只有5.0分,导致我非常好奇,一部儿童向动画片,怎么能做到这么低分?
好奇一下就算了,就不去以身试毒了,不受这个罪了。
以上。
来源:舒心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