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安的荔枝》由大鹏自导自演,我个人认为,《长安的荔枝》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电影,叙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感共鸣(情绪)也给得相对较足,可以一观,用电影里的话说,就是,「我尝了一颗,荔枝也就那味儿」。
近日,《长安的荔枝》上线流媒体平台。
《长安的荔枝》由大鹏自导自演,我个人认为,《长安的荔枝》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电影,叙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感共鸣(情绪)也给得相对较足,可以一观,用电影里的话说,就是,「我尝了一颗,荔枝也就那味儿」。
不过,问题也出在「故事」与「情绪」上,在「故事」与「情绪」二者之间,大鹏更偏向于「情绪」,因此,大鹏削减《长安的荔枝》故事复杂性。
《长安的荔枝》故事复杂性在于,男主角李善德有两个大「难关」,一是如何将荔枝从岭南运送至长安,并保障荔枝的新鲜,二是,如何在朝堂两股势力夹缝下,完成上述任务。
这其中自然大有文章可做。
然而,大鹏为突出「情绪」,将故事简化,李善德制定运送计划相当顺利,一路有贵人相助,以及,两股势力的斗争相对儿戏,譬如结尾鱼朝恩对李善德的阻拦,只是派人伏击李善德。
整个故事很平缓,基本在意料之内,譬如,蠢奴之出现,就预料到他之后会为李善德而死,苏谅起初是利用李善德,结尾部分一定会在某个地方帮助李善德。
或许是因为《年会不能停》的成功,以及当下网络媒体中盛行的「职场吐槽」,大鹏决定将筹码压在「打工人」李善德的人物塑造之上,以李善德之遭遇、情感变化,作为撬动观众情绪的「杠杆」。
李善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所谓「普通人」。
在事业上,他曾经满怀理想,远离家乡,奔赴长安,施展抱负,然而,腐朽的官场环境,将其棱角磨平,眼神从清澈变得暗淡无光。
他认真、负责,却在官场中处处碰壁、背锅,官场中如鱼得水者,皆是溜须拍马之辈,以及有背景之人。
在家庭上,他婚姻生活可谓美满,家有娇妻(杨幂饰演),可爱幼子。他背负房贷,怕老婆。
李善德虽然是唐朝长安人,但他跟现代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无异。或许,许多人会对李善德共情,这不就是「我」吗?
观众光是共情还不行,还得让观众做一个「梦」。
《长安的荔枝》结尾,让李善德这个疲惫的中年人,蚍蜉撼树,质问相国杨国忠,仅仅只是为了一颗荔枝,为何让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中年人也有一团火,虽然,李善德最终惨遭流放,但他「硬气」了一回。多少中年人,穷极一生,或许也无法做到。
李善德这个角色,应该感染了不少人,不然《长安的荔枝》也不会收获将近7亿的票房。
不过,于我来说,李善德这个人物,没有感染我,我知道他是一个悲情英雄,但于我来说,李善德这样的人,算不上「普通人」,有房有车,有稳定、体面工作,有娇妻,有爱子,他之「普通」,或许是部分人一生所求。
这倒不是大鹏计算有误,只是我个人更喜欢「更小人物」一些的小人物故事,以及,李善德这个人物所代表的「情绪」,还有一个问题,稍后再细聊。
当然,《长安的荔枝》并非只有一种「情绪」,它所谓「借古讽今」,大概也能引发一部分人「忧国忧民」之「情绪」。
此外,《长安的荔枝》还有一个弊病,为突出李善德这个角色,其他人物其实都变得脸谱化、工具化,还是以蠢奴、苏谅举例,他们从一开始,就注定好功用,蠢奴为保护李善德而死,苏谅会成为李善德扭转乾坤的贵人,除此之外,他们并无其他过多之刻画。
对了,杨幂这个角色,也是一个「工具人」,就是为了突出李善德「怕老婆」的特质——成为一个可以被大多数中年男人代入的特质。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的荔枝》本应是「群像戏」,如此聚焦「李善德」,弱化其他人物以及故事,我有一种猜测,是为满足大鹏的「自恋」。
再聊聊大鹏是一个怎样的「电影人」。
许多人评价,大鹏是一个类似陈思诚的「电影产品经理」,但单就《长安的荔枝》来看,他更像贾玲一些。
贾玲的电影,就是抓「情绪」,故事一般。而陈思诚,选定一个「话题」后,会使用复杂的故事诠释。
二者皆有利弊吧。
单就「抓情绪」而言,难点在于,这个「情绪」抓得准不准。我不确定在当下,所谓「打工人的情绪」还能感染多少人,反正于我来说,这种「情绪」似乎有些泛滥,《长安的荔枝》没有更火爆,也大致因为,这种「情绪」或许有些「过时」,至于现在,大众正处于何种「情绪」,是「贾玲式」电影人该敏锐捕捉的难题吧。
不过,无论是「贾玲式」电影人还是「陈思诚式」电影人,虽然他们有明显「功利心」,但他们有一点挺好,那就是,至少他们在琢磨,观众喜欢什么,而不是像某些导演(特指商业片范畴),一味将个人审美灌输给观众。
以上,就说这些吧,我是桃花岛浪人,全文完。纯属闲聊,请勿以我为准。
来源:桃花岛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