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先把话撂这儿,今年国庆档最让人纠结的电影,非《风林火山》莫属了,这部早在2017年就开拍的片子,每年年底都在“年度期待片单”里刷存在感,结果愣是让观众等了8年。好不容易在2025年的戛纳电影节露了面,接着又赶在国庆档上映,本以为能等来一部神作,谁成想,戛纳口
咱先把话撂这儿,今年国庆档最让人纠结的电影,非《风林火山》莫属了,这部早在2017年就开拍的片子,每年年底都在“年度期待片单”里刷存在感,结果愣是让观众等了8年。好不容易在2025年的戛纳电影节露了面,接着又赶在国庆档上映,本以为能等来一部神作,谁成想,戛纳口碑直接崩盘,公映预售还在垫底,这落差简直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说实话,《风林火山》的剧情单拎出来看,其实挺有港片内味儿的,金城武演的贩毒集团继承者,为了洗白上岸,搞了个大计划,要把和家族有过犯罪联系的人全处理掉,这其中就包括古天乐演的杀手、刘青云演的黑警,还有杜德伟演的哥哥。梁家辉则站在对立面,最后给了金城武一枪。这样的警匪对决、阴谋较量,本是港片擅长的题材,可到了《风林火山》这儿,咋就变了味儿呢?
导演麦浚龙可不是一般人,人家出身豪门,妥妥的富二代,搞创作纯粹是兴趣使然,之前的《复仇者之死》和《僵尸》,就透着一股独特的劲儿。《复仇者之死》说是破案片,结果是复仇剧,风格相当另类;《僵尸》披着恐怖的外衣,实则讲的是人生悲歌。到了《风林火山》,麦浚龙的野心更大了,他想拍一部史诗级的作品,不光有警匪对决,还想探讨欲望、执念、宿命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为了这个,他光剧本就琢磨了五年,而且坚持用冷色调,近乎只有黑白,就觉得这俩颜色纯粹,有力量。
可问题也出在这儿,麦浚龙太追求自己的艺术表达了,愣是把电影拍成了“作者电影”,咱观众看电影,虽说也想看点有深度的东西,但前提是故事得讲顺溜了啊。《风林火山》想描绘众生相,每个角色都有不少前史,可两个小时的片长根本装不下这么多内容,删减之后,剧情变得破碎又冗滞,看得人云里雾里。据说原本有个六个小时的版本,内容更完整,可六个小时太长了,只能舍弃,这一舍,就把故事的连贯性给舍没了。
老实讲,麦浚龙的创作态度确实让人佩服,不为生计发愁,一心扑在自己喜欢的创作上,这种纯粹在娱乐圈里可不多见。他的前作《僵尸》还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7项提名,足以证明他有两把刷子。可《风林火山》为啥就没成呢?关键就在于“时机”和“平衡”没把握好。
从2017年到2025年,这八年里,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审美需求早就变了,以前大家可能还能接受慢节奏、文艺化的表达,现在更倾向于紧凑的剧情、能引发当下共鸣的内容。《风林火山》里的寓言,指向的是逝去的岁月和集体情绪,这种表达在2017年或许还有市场,可到了2025年,时代变了,观众的关注点也变了,自然就觉得这故事“过时”了。就好比你拿八年前的流行语跟现在的年轻人聊天,人家根本接不上茬儿。
而且,麦浚龙太执着于自己的风格,有点忽视了观众的感受,电影里的冷色调美学,虽说有个性,但全程黑白灰,看得人压抑;过于追求“未碰撞前的张力”,导致节奏太慢,好多观众看了一半就开始犯困。咱不否认艺术创作需要个性,但也得考虑市场接受度不是?就像做菜,你放再多高级调料,可不合大家的口味,那这菜也没人愿意吃。
回头看看《风林火山》的遭遇,其实挺让人唏嘘的,它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烂片,能看出导演花了不少心思,有野心也有想法。但就是因为太执着于个人表达,没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口碑和票房都不如意。这也给电影创作者提了个醒,搞创作可以有个性,但也得看看观众的需求,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点。
至于《风林火山》到底是烂片还是神作,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它叙事混乱,看不下去;也有人欣赏它的独特风格,觉得是被低估的作品。但不管怎么说,它的八年蛰伏和最终的市场反应,都成了电影圈里的一个话题,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
来源:倾城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