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200万,数字一出来,像有人把冰碴子直接摁进港片投资人的后颈。4亿港币烧出来的不是火山,是坟场——连墓碑都没来得及刻字,票房已经先一步咽气。
5200万,数字一出来,像有人把冰碴子直接摁进港片投资人的后颈。4亿港币烧出来的不是火山,是坟场——连墓碑都没来得及刻字,票房已经先一步咽气。
单日跌到百万以下,影院经理把排片表划得比剧本还碎,午夜场干脆改成“失恋包场”,卖奶茶比卖票赚得多。
这片子从立项那天就透着邪。
麦浚龙想拍“香港失重”的史诗,结果真让投资人失重:钱砸下去,连回声都没有。
黑白镜头、MV慢动作、对白像诗又像梦话,观众在座椅上集体打坐,不是沉浸,是困。
豆瓣6.5,一半人给五星“护犊子”,一半人打一星“泄愤”,中间没过渡,直接裂开。
有人吐槽“看不懂”,粉丝回怼“你不懂”,吵到最后发现最该懂的是导演本人——他也说不清到底想讲啥。
片场比剧情更魔幻。
任贤齐在爆炸戏里被碎片划破脸,金城武吊威亚差点撞钢梁,熊欣欣直接开炮:“导演心理变态。
”不是骂街,是后怕——武行兄弟每天签生死状,保险公司拒保,剧组只好把保单拆成“拼图”,一家保一条腿,另一家保一只胳膊,拼成完整的人。
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终于坐不住,宣布调查,声明写得客气:要“厘清工业安全漏洞”。
翻译过来就是:再这么玩,命要填进去。
梁家辉去年在首映礼上那句“拍得太久,我都忘了为什么开机”,当时被剪成金句花絮,如今听像提前写好的悼词。
金城武干脆回日本关机,经纪公司只回五个字:“休假,不回应。
”知情人补刀:他私下放话,以后接戏先问“导演有没有剧本,其次有没有工期”,顺序不能反。
一句话,把麦浚龙钉在“风险预警”榜首——下次想再攒局,投资人得先掂量掂量偶像的信用余额。
更尴尬的是,市场不给第二次机会。
港片这些年靠“怀旧”回血,观众好不容易把《毒舌律师》抬到亿级,以为黎明来了,结果《风林火山》直接天黑。
院线经理说,现在谈港片色变,“除非刘德华+古天乐+庄文强,否则免谈”。
一句话,把新生代导演的路子堵死——不是不给你拍,是你先证明不烧钱不玩命还能讲人话。
可回头想,麦浚龙的问题也不是“新”,是“旧”得太任性。
他想要《教父》的宿命,也要《春光乍泄》的迷离,还要杜琪峰式的冷峻,最后全炖成一盅中药,苦得没人敢咽。
投资人以为买的是《无间道》,打开发现是加长版MV,还是黑白滤镜,连字幕都带诗意,退票按钮却找不到。
现在片方学乖了,把“最终票房6000万”写成“文艺片正常区间”,试图把亏损说成修行。
可数字不会写诗,只写血亏。4亿成本,按分账规则,至少要12亿票房才能回本,如今连零头都没摸到,亏掉的3亿多像一记闷棍,把港片大制作打回侏罗纪。
往后三年,再有人提“两亿以上预算”,老板第一反应不是看剧本,是看心理医生——是不是活腻了。
但坏事也有副作用的好:替身保险条例开始提速,剧组必须给武行买齐意外险,否则开工许可证直接打回;金像奖评委放话,明年开始“叙事清晰度”纳入技术奖项门槛,再美的镜头,故事讲不明白,直接出局。
一句话,港片被《风林火山》烫了手,终于学会“先保命,再谈理想”。
观众也没白花钱,至少看清一个事实:电影不是行为艺术,烧的是真金白银,玩脱了就是行业地震。
下次再有人把剧本写成诗,把工期拖成马拉松,把演员当烟火,投资人会先递上一张A4纸:正面写“预算”,背面写“墓志铭”,让导演先签字——是拍片,还是给自己挖坑,想好了再开机。
至于麦浚龙,听说他已经在写新剧本,题材保密,只透露“会更克制”。
有人笑:先把黑白滤镜删了,再谈克制。
但愿他真学会,电影先让人看懂,再让人失眠。
否则下一次,坟场里连坑位都不给留。
来源:一往无前糯米qLJeg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