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黑马杀疯了!5000 万干翻 15 亿大片,陈凯歌栽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4 22:19 2

摘要:10 月 4 号上午 9 点,票房数据一出来全网看呆:10 月 3 号才首映的《震耳欲聋》,上映 9 小时票房破 2200 万,加上点映累计冲至 5400 万。更狠的是,它凭着 10.3% 的排片,硬生生抢下 33.5% 的票房,直接把陈凯歌的《志愿军 3》拉

国庆档过半,最大的瓜不是明星塌房,是一部 “炮灰新片” 把大导演挑下马了。

10 月 4 号上午 9 点,票房数据一出来全网看呆:10 月 3 号才首映的《震耳欲聋》,上映 9 小时票房破 2200 万,加上点映累计冲至 5400 万。更狠的是,它凭着 10.3% 的排片,硬生生抢下 33.5% 的票房,直接把陈凯歌的《志愿军 3》拉下日冠宝座。

这已经是它连续第 4 天票房逆跌了。按照这个势头,最终票房冲击 5 亿基本稳了 —— 在今年国庆档,这简直是神话级别的成绩。

要知道同期的大片们,早就集体陷入 “比惨大会”。邓超的《刺杀小说家 2》耗资 3 亿,上映 4 天票房才 1.65 亿,预测最终刚够 4.5 亿;黄渤主演的《浪浪人生》成本 2 亿,票房刚过 1 亿;古天乐的《风林火山》更惨,4.5 亿成本砸进去,能破 8000 万都要烧高香。

而《震耳欲聋》的成本,还不到 5000 万。主演檀健次、王砚辉这些演员都不是顶流,片酬低得可怜。这么算下来,它不光是国庆档最大黑马,更是唯一能稳赚不赔的电影,反观陈凯歌耗资 15 亿的《志愿军》三部曲,按目前 2.74 亿的累计票房,回本彻底成了奢望。

《志愿军 3》的处境有多尴尬?现在还能赖在日榜第二,全靠院线 “保送”——21.2% 的排片占比几乎是《震耳欲聋》的两倍,可票房占比只有 14.9%,上座率更是垫底。有观众吐槽:“全场加我才 3 个人,镜头里的鸽子比观众还多。”

这话戳中了《志愿军 3》的命门。不少看过的观众都提到,陈凯歌又犯了 “文青病”:战场上反复出现鸽子特写,叙事一会讲谈判一会讲战斗,陈飞宇的戏份拖沓又多余,明明只是串联角色,非要加背人、牺牲的戏码,把好好的战争片搅得支离破碎。

更讽刺的是,片中黄继光堵枪眼的段落明明足够震撼,可观众的感动全来自历史本身,跟电影的叙事毫无关系。就像影评人说的:“题材成了保护伞,可观众早就看腻了这种‘凑数式主旋律’。”

毕竟陈凯歌吃主旋律红利太久了。从《我和我的祖国》到《长津湖》,他靠着这类题材稳坐 “影史票房第一导演”,可这次观众终于忍不了了 —— 既厌烦他套路化的煽情,更看腻了捧儿子的操作,“正能量这碗饭,不是随便糊弄就能吃的”

更意外的是 “外援”《731》。这部上映 17 天的电影,本来没人指望它能在国庆档搅局,结果单日票房还能破 907 万,累计冲至 17.17 亿,眼看就要突破 20 亿。它的逆袭更证明:观众不是不买单,是不买 “没诚意的账”。

今年的电影市场其实不冷 —— 截至 10 月 2 号,年度票房已经突破 425 亿,超过了去年全年。可国庆档为啥冷?答案很简单:观众早就过了 “看明星、看题材就掏钱” 的时代。

《哪吒 2》能拿 154 亿票房,靠的是神话改编的新意和量子水墨技术;《731》能逆袭,是因为它踏踏实实讲历史而非消费苦难。反观那些票房哑弹,要么是续作炒冷饭,要么是堆明星凑剧情,连最基本的故事都没讲明白。

《震耳欲聋》的爆火,说白了就是 “真诚打败套路”。没有大场面堆砌,没有流量明星撑场,全靠扎实的剧情和演员的演技抓观众。有网友说:“终于不用在电影院看 PPT 式叙事了,这钱花得值。”

现在距离国庆档结束还有几天,《震耳欲聋》的票房还在涨,而陈凯歌的《志愿军 3》已经肉眼可见地后劲不足。这场逆袭与其说是黑马爆冷,不如说是观众给电影人上的一课:

市场从不怕小成本,怕的是没诚意;观众从不排斥主旋律,排斥的是套路化的敷衍。

你觉得《震耳欲聋》能逆袭到多少票房?评论区聊聊~

来源:city电影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