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我都清楚,这片子刚上时被一星刷屏,“贩卖仇恨”“血腥猎奇”帽子乱飞,可才过三天,口碑就硬生翻盘,靠的不是泪弹,是“原来真有这事”的脊背发凉。
18亿票房不是砸钱砸出来的,是观众用一张张票把被抹掉的名字重新写回历史。
你我都清楚,这片子刚上时被一星刷屏,“贩卖仇恨”“血腥猎奇”帽子乱飞,可才过三天,口碑就硬生翻盘,靠的不是泪弹,是“原来真有这事”的脊背发凉。
我二刷那场,后排小伙看到“樱花烙印”直接骂出声,不是装,是真忍不住。
镜头没给特写,就一秒,雪白胳膊上五瓣樱像烙铁烫过,他女朋友赶紧捂他嘴,可手抖得比他还厉害。
那一刻我懂了,导演把最狠的东西藏进留白,血没喷你脸上,你自己把血补全,冲击力翻倍。
有人吐槽删了12分钟“不够猛”,我倒觉得幸存。
真把活体解剖全程放出来,影院能吐三排,第二天热搜就变成“家长举报吓哭小孩”,谁还关心731原来是干嘛的?
赵林山把剪掉的片段直接捐给纪念馆,比放院线更有用:想猎奇的止步,想研究的能看到未打码原件,各找各的位置,比一刀流高明。
票房曲线最有趣。
首日6千万,第二天1.2亿,第三天1.5亿,排片占比从13%飙到37%,像有人在夜里悄悄把灭火器换成扩音器。
猫眼预测25亿,我信,因为00后组团穿汉服、带菊花去打卡,看完不发美食自拍,发“今天替先辈呼吸”。
爱国不再喊口号,变成具体消费动作,片方睡着都笑醒。
更离谱的是海外。
东京和釜山抢着邀片,BBC标题写“中国恐怖片逆袭”, Reuters把海报放在国际版首页,居然没加“propaganda”滤镜。
北美发行商算盘打得精:亚裔市场+历史猎奇+口碑硬,三杀。
我都能想到预告片怎么剪——把樱花烙印放第一帧,英文字幕“你认识的樱花吗”,流量密码拿捏。
当然,冷思考也得有。
票房再高也换不回被活体蒸干的亡魂,电影只是拉开幕布,真正的后续是观众离场后去搜“石井四郎”词条,去哈尔滨平房区排队看遗迹,去微博追问“为什么教材只有半页”。
如果散场就忘,那18亿只是一次情绪套现;如果有人因此把历史写进论文、拍成纪录片、做成游戏,钱才花得值。
我离场时把票根塞进口袋,像揣一张欠条。
国家欠受害者一个名字,我欠他们一次记住。
下次谁再说“过去的事让它过去”,我就把票根拍他面前:过去没过去,它只是排队等下一位观众。
来源:聪明的雪梨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