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救”电影,挥出100%关税大棒,好莱坞:虚张声势

快播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2 03:30 2

摘要:特朗普再次扬起关税大棒,这次的目标竟是好莱坞的海外拍摄基地。100%的关税威胁,究竟是保护本土产业的“良药”,还是扼杀创意的“毒药”?这场贸易保护主义的“文化战”,究竟会重塑好莱坞,还是将其推向更深的困境?

特朗普再次扬起关税大棒,这次的目标竟是好莱坞的海外拍摄基地。100%的关税威胁,究竟是保护本土产业的“良药”,还是扼杀创意的“毒药”?这场贸易保护主义的“文化战”,究竟会重塑好莱坞,还是将其推向更深的困境?

特朗普对电影挥舞关税大棒

当地时间2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直言:“我们的电影产业被其他国家‘偷走’了,就像从婴儿手里抢糖果一样。”这番言论背后,是他对好莱坞外流现象的深深焦虑。

今年5月,他首次提出对海外制作电影征收高额关税,理由是其他国家的税收优惠“吸走”了美国电影人,导致洛杉矶好莱坞“遭受重创”,甚至上升到“国家安全威胁”的高度。

这背后,是特朗普试图通过贸易保护手段重塑美国娱乐产业竞争力的野心。其顾问团队提交的“影视产业振兴计划”中,联邦税收优惠、税法修改、联合制作条约等措施被寄予厚望。

然而,政策中提到的“在美国境外制作”的定义很模糊,比如中国和美国合拍的电影算不算?西班牙拍的独立外语片算不算?奈飞从韩国买的电影算不算?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让政策落地变得困难重重。

更关键的是,若关税真的落地,这将是特朗普首次对服务行业而非实物商品挥动关税大棒,但其可行性本身就存疑。

有批评者指出,关税成本最终可能转嫁给发行方或消费者,进一步压缩行业利润。娱乐经纪公司United Talent Agency副董事长Jay Sures一针见血:“海外制作成本低,是美国团队外流的核心原因。”

以《阿凡达》为例,其新西兰取景地成本远低于美国本土。若强行提高海外制作门槛,可能加剧产业空心化,而非逆转趋势。

这么看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或许只是打在空气上的“虚招”。

关税能否拯救“衰落中的好莱坞”?

事实上,特朗普此次的关税威胁戳中了美国电影产业的两个大痛点,一是国内拍片太贵,再一是观众不看电影院了。

一方面,美国电影制作成本持续攀升,而海外多国通过税收减免、补贴等政策吸引国际项目。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地,已成为好莱坞大片的“第二故乡”。

就算真收了关税,短期内可能让一些片子回美国拍,但长期看,企业肯定会想办法绕过去。例如,增加本土虚拟制作技术投入,减少对海外实景拍摄的依赖。关税大棒,或许只能逼出“技术流”的应对,而非让制作团队真正回流。

另一方面,从疫情后美国影院上映的大片数量骤减,票房从2018年的近120亿美元暴跌至2020年的20亿美元,至今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消费者对流媒体的依赖加深,使外国电影可通过线上渠道轻松进入美国市场。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能限制实体院线引进,却难以阻挡流媒体平台的全球化内容分发。奈飞等巨头在关税消息传出后股价下跌,正是市场对政策的质疑。

更严峻的是,其关税可能引发报复性措施。若其他国家对美国娱乐产品也加征关税,或限制美国企业参与本土制作,美国软实力输出将遭受反噬。关税大棒,或许能保护一时,却可能失去未来。

历史表明,过度保护可能滋生低效,而开放竞争才能倒逼创新。美国若想真正重振好莱坞,或许应聚焦于降低本土制作成本、优化税收政策、培养新兴技术人才,而非依赖关税这一简单但粗暴的手段。

来源:恋曲星辰之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