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文为“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但麦浚龙并没有拍出其中的内核,等了八年,等到一坨精致的烂片。
《风林火山》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原文为“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但麦浚龙并没有拍出其中的内核,等了八年,等到一坨精致的烂片。
片中没有大尺度也没有敏感情节,之前碰瓷审核真是贼喊捉贼,就是美术馆里的装置艺术展,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
形式与内容又是完全割裂的,空壳一具,华而不实,香港警匪片自己的小时代,演员们衣着华丽,走个秀就完了。
作为犯罪动作片,老拽一些文绉绉的台词。
不仅无聊沉闷乏味,还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王家卫可没这么颠三倒四。
运镜尽是慢镜头加上黑不溜秋的画面看得人昏昏欲睡,在关灯的影院内,突如其来的闪光真的很伤眼。
人家王家卫玩镜头可不是只有抽帧,而是与剧情融合在一起,玩色彩也不是片面的黑白灰,而是跟角色的行为秉性相辅相成。
玩视听也不是拼命告诉他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是只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余下的意思不言而喻。
还有下雪的香港,最终沦为了噱头,其表意作用与剧情而言关系不大。
看看人家《智齿》的黑白色调和美术置景,用反差极大的颜色搭配,表现扑面而来的压抑感和左右为难的堕落与救赎。
脏乱差的的香港如同永无宁日的人间炼狱,阴暗角落,高楼陋巷,藏污纳垢,苟且偷生,困于其间的人们,风尘肮脏,为一餐搏命,为一宿挣扎,始终找不到光明的出口。
他们的复仇和杀戮不过是蝼蚁间的纠缠,人心的魑魅魍魉一览无余,这就是《智齿》,不是病,但疼起来要人命,片名、故事、角色、视听,都结合的相当到位,哪像《风林火山》,各管各的。
《风林火山》的故事也不复杂,像破产版《无间道3》。
古天乐是杀手,刘青云是黑警,梁家辉是前督察,金城武是桥言集团李柏山的二儿子,杜德伟是大儿子,高圆圆是药剂师兼金城武爱人。
李柏山想把位置传给杜德伟,继续贩毒生意,但金城武想洗白上岸,便开始洗牌权力阶层,与高圆圆联手制造了多起案件,古天乐、刘青云、梁家辉卷入其中,犬牙交错,多方角斗。
可故事讲得稀碎,东一块西一块,没有重点。
正如金城武所言:“第一次看到剧本,会觉得其实你拍不完,因为你每一个角色都是主角,它不应该是一部电影,它应该是一个很大的系列的大作品。”
每个人都装的高深莫测,好像城府极深,都能搞出大事情,其实啥也不是。
古天乐杀神降临,最后被一枪带走,刘青云灰度摇摆,临了强行高光,梁家辉的作用就是扔下一句“背后是当局,不是桥言集团”,引发猜想。
金城武一整场时装秀,结尾躺在医院,杜德伟渲染的又狠又狂,结果软脚虾一只,高圆圆跟鬼叔一通电话,互放狠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看得出来,麦浚龙在学杜琪峰,玩宿命论。
杜琪峰的宿命论含有黑狠冷酷,黑色幽默,毫不留情,不带任何思想感情,麦浚龙是邯郸学步,装腔作势和剧本设计都太刻意。
人家杜琪峰《枪火》里的演员站位与人物、剧情是贴合的,不仅体现角色的能力,还反映环境的危险,而麦浚龙只是为了风格化的好看。
bro真当自己是王家卫+杜琪峰结合体在拍哥谭呢,一句话总结,太装了,装还装的错漏百出。
开场铜锣湾枪战的枪手为什么逃跑的过程中突然抱头跪下来背九九乘法表,等着被刘青云击毙?
金城武在隧道起床,量杯喝茶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抡大锤砸墙?致敬黄宏吗?尾声处的阿根又是谁?
根据结尾金城武打的电话来推测,铜锣湾枪击案和医院大爆炸应该是他的手笔,为的就是杀掉父亲重新洗牌。
可既然其中的变量是父亲,根本不用制造铜锣湾大屠杀扰乱视线,让高圆圆安排麦浚龙这个人肉炸弹直接炸掉医院不就行了,亦或是更简单的暗杀,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片中也没有过多的线索支撑这个猜测,只能观众自己补足逻辑。
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肯定让《风林火山》引发一众逐帧解析,万字拆解。
然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教训观众,你没看懂,但一部电影连最基本的叙事逻辑都没有,所有东西都靠观众脑补封神,这还算好电影吗?
来源:闲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