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都过半了,作为特约观察员的余雅琴,晚上看完电影从电影宫走回住处也就十分钟路程,这十分钟里,当天看的片子会在脑子里快速过一遍,一会儿悲一会儿喜的情绪特复杂。
2025年9月,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都过半了,作为特约观察员的余雅琴,晚上看完电影从电影宫走回住处也就十分钟路程,这十分钟里,当天看的片子会在脑子里快速过一遍,一会儿悲一会儿喜的情绪特复杂。
虽说两场秋雨让平遥大街有了寒意,“秋风秋雨愁煞人”这话真没说错,身边人好像都因为电影变得特充实,这点寒意压根不算啥。
余雅琴26号在“站台”厅看了约阿希姆・提尔的新片《情感价值》,“站台”能装下一千人,那天放映的时候,底下观众好像都憋着气似的,全扎进剧情里了。
本来想吐槽下雨天看电影麻烦,后来发现放映到三分之二时还真下起雨了,工作人员在看台上发雨衣,我们就躲进“站台”一角的凉亭接着看。
这片子讲的是父女俩,又互相伤害又想靠近对方,关键是他俩的孤独劲儿还特别像,看的时候,我瞥见旁边女孩在偷偷哭,当时还挺不好意思的,感觉跟偷窥了人家的秘密似的。
《情感价值》算挺纯粹的北欧电影了,主人公不是导演就是学者、演员,他们的生活看着跟咱中国观众离得挺远。
但奇怪的是,咱们的情感居然能连到一块儿,之前我看过导演上一部《世界上最糟糕的人》,那部片子透着股轻盈劲儿,对比下来,《情感价值》明显厚重不少,可细腻的感觉一点没丢。
不是说厚重就一定比轻盈好,是这种厚重里的小情绪,比如父女俩想靠近又怕受伤的别扭劲儿,咱多少都能体会到点,这大概就是为啥能共情吧。
要是说《情感价值》是悄悄戳你心窝子,那另一部《总统的蛋糕》就真能让人看哭,我看的时候就盼着导演别太残忍,哪怕编个瞎话骗骗观众也行,可惜没如愿。
这片子背景是1990年代的伊拉克,当时萨达姆要大家给他庆生日,所有学校都得准备蛋糕。
但那时候物资多缺啊,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主角拉米娅是个孤儿,跟年迈的奶奶过,结果被老师安排去做蛋糕,不做就要受处罚。
整部片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讲拉米娅和小伙伴怎么找材料,过程别提多难了,她一路上碰到好多坏人坏事,差点把自己的宠物公鸡弄丢,甚至还遇上了恋童癖者。
好不容易凑得差不多了,奶奶又没了,一开始我还觉得,拉米娅的倒霉事儿也太集中了,巧合得有点不真实。
但后来想想,余雅琴说的也对,在咱不怎么留意的角落里,这样的苦难说不定每天都在发生,真没法怪导演“太狠”。
最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结尾,拉米娅费了那么大劲做的蛋糕,老师都没来得及尝,飞机轰炸就来了。
最后电视新闻里,萨达姆正跟好几米高的豪华蛋糕合影,他压根不知道有拉米娅这么个人,不过这片子也不全是苦,哈桑・哈迪的镜头里还有温情,两个小演员互动特感人,听说还继承了伊朗儿童电影的传统,甚至比之前的还好点。
比如拉米娅那只公鸡,在大人眼里可能没啥用,却是她最宝贝的伙伴;伊拉克大街上到处是死亡的影子,流浪猫却照样旁若无人找吃的。
这种小细节比大段的苦难描写更打动人,能让人觉得,再难的日子里也还有点念想。
后来我才知道,《总统的蛋糕》还入围了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导演双周单元,拿了奖励首作的金摄影机奖,更意外的是,这片子是根据导演哈桑・哈迪的真实经历改的。
快三十年了,他还庆幸当年老师只让他送鲜花,没让他做蛋糕,他说自己总忍不住想,要是当年被选中做蛋糕的是自己,命运会不会完全不一样,这片子不光是讲拉米娅的故事,更像是历史幸存者给咱们留的一份备忘录。
从北欧到伊拉克:两部电影怎么让我们忘了“距离”?其实不光《总统的蛋糕》,平遥影展“卧虎”单元里还有好几部类似的片子,比如《父影之下》和《迷失之地》,都是从孩子的视角讲历史、提问题。
这些导演背景差得老远,却不约而同拍了这类题材,以前咱们可能不太在意这些聚焦“第三世界”的电影,觉得跟自己没关系。
但经历了全球性的不景气之后才发现,这些片子其实在提醒咱们:“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就像《情感价值》里的北欧父女,《总统的蛋糕》里的伊拉克女孩,他们的生活跟咱们差着十万八千里,可看片子的时候,咱们会为他们的孤独难过,为他们的苦难揪心。
这大概就是电影的魔力吧,能把本来没什么关系的人,用情感连到一块儿,让咱们觉得,他们的命运跟咱们也有点关系。
平遥影展不只是看电影:它为啥能让“远方”变近?说起来,平遥国际电影展从2017年就创办了,每年都在有28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办,到2024年已经办了八届。
它跟别的影展不太一样,不光放各国的好片子,还特别在意发掘新兴导演,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导演,给他们一个能说话的平台。
之前几届就推过不少这类导演的作品,让咱们看到了平时很难接触到的故事,现在能有这样的影展挺不容易的。
它不是光想着放些大制作、大明星的片子博眼球,而是真的想让不同国家的电影人多交流,让更多好故事被看见。
第九届影展还在继续,不知道后面还有没有像《情感价值》《总统的蛋糕》这样戳心的片子。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两部片子已经让我明白,电影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而是用来帮咱们看见远方的。
它能让咱们知道,不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有人在经历着和咱们不一样的生活,却有着和咱们相似的情感。
而平遥影展做的,就是把这些远方的故事带到咱们面前,让“命运连带感”不再是一句空话,未来要是有更多这样的影展,更多这样的电影,咱们或许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到底有多深。
毕竟,能通过一部电影,为远方的人难过、为他们感动,本身就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来源:奇史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