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日,《志愿军3:浴血和平》公映,片长155分钟,陈飞宇戏份占去整整一小时。
正在搜索陈飞宇又演满60分钟,观众却集体沉默。
10月1日,《志愿军3:浴血和平》公映,片长155分钟,陈飞宇戏份占去整整一小时。
这不是客串,是主线。
他演的孙醒,从松骨峰一路打到金城,失忆、坠崖、复活,最后死在中立区。
真实英雄黄继光只在字幕里出现一次,镜头不足十秒。
很多人走出影院只记住一个名字:孙醒。
历史里查无此人。
三部曲总投资15亿,套拍完成,剧本2019年就锁死。
陈凯歌是总导演,也是陈飞宇的父亲。
父子关系在片方通稿里只字未提,宣传海报上陈飞宇却稳居第二顺位,高于朱亚文、张子枫。
有人统计,第一部孙醒出场23分钟,第二部38分钟,第三部直接拉到60分钟。
同档期另一部主旋律,真实英烈镜头加起来不到5分钟。
观众开始算账:一分钟2500万预算,陈飞宇单人吃掉1.5亿。
片方回应:角色为艺术加工,方便年轻观众代入。
但代入的代价是记忆错位。
以后孩子搜索抗美援朝,最先跳出来的可能是孙醒,而不是黄继光。
更微妙的是票房曲线。
首日1.2亿,次日跌到7000万,第三天逆跌回9000万。
粉圈锁场、包场、午夜场排片异常升高,被影院经理截图外流。
内部流出,马上删。
主旋律不是不能虚构,而是不能虚构到让真人让路。
当镜头一次次给孙醒特写,真实战士的剪影就被推远。
观众的情感额度有限,记住一个,就忘掉另一个。
电影结束,字幕升起,孙醒的名字排在真实烈士之前。
那一刻,历史悄悄换了顺序。
别再问为什么孩子记不住英雄。
他们先记住了明星。
来源:奋发有为小鱼K